博納:
在前面一章,她說:「我必須找到使我的靈魂獲得滿足的喜悅。我知道自己不能停滯在這狀態中,我必須向前走,然而我要朝那個方向前進呢?」「我像一個赤手走在森林中的人,無法清理出一條可以行走的路徑。」這是我對自己心靈本質覺醒之初的感覺。我能找到「光的課程」這一途徑,是很幸運的,它讓我感到有一條路可走,只是在這過程中,我還是常常有著停滯在某種狀態中,無法前進的感覺。
蒂娜:
我也常有這種感覺。但是,我知道我們內在的抗拒力量,以及不願承認,不願意面對自身問題的事實,往往超出我們所能想像的。我也常因受到某種情緒與感受的困擾,像置身悶燒鍋一樣。
博納:
那你如何處理這種狀態呢?
蒂娜:
我悶著頭,一邊看著自己的狀態,一邊繼續往下一個光,甚至下一個級次走下去。不同的問題,會經過不同長短的時間,但最終將能自然而然地體會與理解到自己的問題所在。但這只是第一步,又要經過一段時間,我才能承認它,面對它,這是第二步。然後又要一段時間的運作,才能真正清理它。通常這是我的三部曲。
博納:
我也差不多要走過這三個過程。這種清理與運作很辛苦,但當我把思想調整了,情緒釋放了之後,所獲得的輕鬆與喜悅,又讓我覺得自己能走在這途徑上真是非常幸運。
蒂娜:
清理與淨化的路,走起來很辛苦,但它畢竟是一條有路標,可以按圖索驥的路。相較於在蜿蜒小路上迂迴,或在迷宮中繞不出去,它便是一條輕鬆快捷的路。只是無論什麼路,都要我們自己去走。
博納:
我也曾像她那樣,研讀一些哲學,智慧語錄等書藉,但就像她所說的:「這些真理還是不能把我帶到我所探索的另一個世界。」因此,我現在也不太想去看這些書了。
蒂娜:
哲理,甚至經典,往往可以讓我們在獲得理性思想的認知時,達到一時的境界,或一時的改變。有些人甚至真的改變了自己的人生。因此,這些知識本身沒有不好。只是,我們的思想與行為模式,通常不是用「理論」就可以達到根本的轉化。因此很快地,我們根深蒂固的思想與行為模式,又會占主導地位。何況我們未轉化的情緒,往往不是我們用頭腦的思想可以清除的。只能經由不同的靜心方式來達成。光的課程是以光的能量作為工具,但有了工具,還是要靠自己去運作。
博納:
我發現如果我用理性思想去壓制我的情緒時,往往我的活力以及敞開自己的能力也消失了。而且容易對生活感到疲憊與厭倦。
蒂娜:
這是因為當我們壓抑自己的情緒與感受時,自然而然地也封閉了我們的能量中心點。只要有部份的能量中心點被封閉,便會導致疲憊與厭倦。
博納:
最糟糕的是,一不小心,那些被壓抑的憤怒會突然竄出來,投射在自己周圍的人與事物上而不覺知,當我意識到時,已經造成對別人或自己的傷害。
蒂娜:
每個人對自己所投射的事物,總是有冠冕堂皇的理由。同時也因我們對自己的言語行為所帶來的前因後果很難察覺,而別人的錯誤卻又都是那麼地顯而易見。
博納:
這種時候,就很後悔自己雖然走在光的途徑上,但在光的能量的運作上,所下的功夫不夠,以致面對因果與習氣的挑戰時,未能及時覺知與轉化。
蒂娜:
不要過於苛求自己或別人,提升、淨化與轉化需要時間,我們只能慢慢地,逐步地去修正。她那一句:「生與死是生命的一體兩面;人類的生命沒有死亡,而是在那永恆生命的根源中,不斷地更迭與轉換。」的說法,值得我們回味。這除了減少我對死亡的恐懼之外,也使我對自己較有耐心。
博納:
除此之外,我覺得有靈媒體質的人,應該細看這一章的內容,我相信有許多靈媒,因受到世人過多的索求之後,不僅傷了自己的身心,也偏離了自己的道途。
蒂娜:
不只是靈媒,對靈媒盲目崇拜與相信的人,也需要瞭解向靈媒求助時,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自己身心上所需要做的準備。
博納:
是的,對任何資源與工具,我們都要正確地使用,才能真正地從中獲益。想要找靈媒咨商的人,如果先看看網站上那篇「什麼是個人解讀」,也許會從咨商中獲得更大的效益。
博納:
「在這世界上,精神不健全的人似乎多於健全的人。有時候他們可以爬到很高的位置,不要說外人,連他們的配偶,往往也是不知情的,他們往往可以毀掉周圍的人,一個家庭,一個企業甚至一個國家。」這一段讓我很震驚。
蒂娜:
放眼那幾年,布希以總統的身份引發戰爭;恐怖主義份子因仇恨做出傷及無辜的襲擊;這兩年金融界高層人物因貪婪而濫用人們對他們的信任,導致金融風暴;有權勢的人因貪婪而違反自己的理想等種種事件來看,她所說的並非是一些聳人聽聞的話。
博納:
這一切是由人類的思想意識所製造出來的共業。難道我們不能製造一些美好的事物嗎?還有,我知道神通不敵業力,但願力卻大過業力,只是不知道發願要這麼嚴謹……。
蒂娜:
這是因為當我們發願時,除了要無條件的奉獻之外,我們也肩負起許多對自己與對別人的責任。我們要能做到她內在的聲音,即普塔霍特普所說的:「你必須放下自己,時時警惕自己不違反宇宙生命的法則。如果你還有未能抵擋的誘惑,這些誘惑將會像鬼魂般地再次纏繞你,使你哀傷。」
博納:
如果說,未能抵擋的誘惑,將會像鬼魂般地再次纏繞著我們,使我們哀傷。我知道自己還有許多未能抵擋的誘惑,是否表示我不能隨意發願了?
蒂娜:
當時她在埃及,為了要入門而發願,在大祭司普塔霍特普的引導下修練出一般人所沒有的靈性力量,成為入門的女祭司。然而,因為她在不自覺中誤用了那巨大的心靈力量,致使因果的業力大於一般人。當你看了她在埃及的那一世,生命是如何結束之後,你便會瞭解濫用靈性力量的前因後果。但是,對我們來說,不能因害怕而抑制自身內在良好的意願,因為如果沒有良好的意願,我們無法獲得來自靈魂的力量。
博納:
說到發願, 通常人們在發願的時候, 同時還會立下如果願望能成真, 要以什麼來還願的形式, 這樣的行為是種交換嗎? 還是透過還願的行為來確定自己所發的願是否夠虔誠?
蒂娜:
這是一般人把神人格化了,認為神也像人一樣地要別人的回饋。每個人以自己所理解的方式來感恩,至於還願的行為,是交換還是為了確定自己所發的願是否夠虔誠,只有個人內心知道自己的起心動念是什麼。神不需要人們的回饋,但人需要培養感恩之心。因此,感恩還願是必要的。我覺得把自己所得到的光與愛,以真摯的心傳遞給別人,便是一種較高形式的還願,這種對宇宙的回饋,是出自對宇宙聖愛與合一的領悟,而不是在人格層面上物質性的交換。
博納:
那聲音對她說:「沒有任何人可以玩弄神聖勢能。你不能再度使用你曾經所擁有的力量,來達到個人的目的。你不能再有個人的喜好,或以個人的利益來考慮事情。」表示她曾經以自己所擁有的力量,來達到個人的目的,我很好奇她曾經做了什麼,忘記了什麼。
蒂娜:
這正是我們要往下看的精彩之處。
博納:
看來自我審思,是古今中外的靈修基礎,都是奠基於瞭解自己的內在有些什麼。然而,一般人無法像她那樣,隨時隨地,仔細地審視自己。即使難得地想到要審視自己,也無法看到自己真實內在的思想意識。
蒂娜:
這是因為除了她有前世所修的基礎之外,這生仍繼續修了很長的一段時間之故。我們之中有許多人,剛開始也是很難讓自己向內探索,但進入行星課程之後,便比較能清楚地看到隱藏在自己的語言與行為下的起心動念。
博納:
我很羡慕她能從事雕塑工作,時間、空間、周圍的世界都在她的工作中消失了,使她在工作中便能進入忘我的狀態。
蒂娜:
如果你繼續看到她下面所說的:「當我專心工作時,我感到一股勢能進入我的神經系統,這股勢能散發一種治癒我身心的能量。」你便能理解到,做什麼工作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能專注。是專注啟動了我們的治癒能量,以及內在的靈感。佛家有許多修行的法門,就是運用觀想的方法來培養專注。
博納:
那「光的課程」就是一種這樣的法門了。
蒂娜:
「光的課程」的設計,不僅是以觀想來訓練我們的專注力,它還有我們以前提到過的,運用心境交互感應的原理,借助較高次元的能量來達到淨化、提升與轉化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