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河流 首頁 > 課外讀物 > 課外閱讀書籍 智慧的河流 > 為自己而活

為自己而活

有天早上,伊娃準備清理她的魚缸。找不到適當的容器安頓魚缸裡的兩隻金魚,只好放到浴缸裡去。

清洗完畢,重新整理好一切,她來到浴室中,發現兩隻金魚只在浴缸的一角,繞著魚缸一般大的圈子。

人類也常像那兩隻金魚,我們受到了來自家庭、朋友和商業廣告的影響,塑造了種種習性與生活模式來桎梏自己。

即使有機會去拓展更大更廣的生活領域,我們往往仍躊躇不前,情願侷限在貧乏的小我世界。儘管這個小圈子帶來的只是太多的憂慮與太少的歡樂。

許多人醉生夢死地過了一生。許多人半睡半醒地過了一生。更多的人只是恍惚的虛度歲月、渾渾噩噩,不知道如何追求理想。很多時候不過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曾經有段時間,我完全照著別人的提示行事,沒有一點主見。如此茫然徘徊了幾年,我忽然醒悟到這種聽任他人決定,而不是經過自己選擇的生活,完全體會不到生命的意義。

如果單單只是為滿足他人的夢想和慾望而活,我們可能暫時可以使自己相信這樣的生活快樂而有意義。但終究我們必須承認,我們要為自己而活。

我有個朋友,照著他父母的期望念了醫學院。他父母也幾乎很成功地讓他相信,當個醫生是他自己夢寐以求的理想。

他父親為了使兒子無後顧之憂,專心學業,把房子拿去抵押貸款。為了內心那一分揮之不去的歉疚,他滿懷痛苦地說服自己繼續念著醫學院。

但是,一個人能欺騙自己多久呢?這個年輕人終於身心俱疲地病倒了。他只得休學,到一個遠離世俗繁囂的小島上教書。在他心中,那才是真正充實而有意義的工作。

我想起裁縫巴克。他的故事說明了我們何以常處於進退兩難的困境之中。

有位男仕到裁縫巴克那兒試穿西裝。他注意到右邊的袖子有些短,便告訴巴克得放長一點。
「袖子並不短啊!是你的手臂太長了,只要你把右手往裡縮一點就好了。」

這位男仕不情不願地照著做。

「可是這樣肩膀的地方就不平順了。」他說。

「我裁縫巴克的手藝絕對完美無瑕。」巴克帶著自衛的口氣說:「你只要把左邊的肩膀再提高一些就好了。」

這位一再讓步的顧客終於相信他穿的是套合身的西裝。他走出裁縫店,來到十字路口,一個陌生人對他說:「我敢打賭你的衣服是裁縫巴克的傑作。」

「你怎麼會知道。」

「只有巴克能使人穿上他做的衣服之後,變得像個畸形人一樣。」

上帝無意使我們畸形,是我們自己狹隘的心靈與恐懼限制了大好的生命。

讓我們想想一般人經常抱怨的使他們受困的理由:

技術不夠,沒有錢,年齡問題,環境無法配合,體力太差,運氣不好,缺乏背景等。

這些都只是失敗的藉口而非失敗的理由。只要有毅力恆心,沒有任何阻力可以限制我們。

我認識一個女孩,高中時很多科目不及格,導師告訴她說,她不是讀書的料子。於是她辦了休學,工作、旅行了兩年,同時也自修過同等資格的考試,比她同班同學還要早一年完成大學學業。

體力也不能限制我們,除非我們自甘受限。

我一直相信自己必須有八小時睡眠才足夠。但當我著手寫這本書,是如此熱衷地投入,一天只睡三、四個小時。然而,我每天醒來都感到力充沛、清新活躍。

金錢也不能成為限制與阻力。霍華強生從僅能餬口的冰淇淋小販發展成旅館大王便是明證。其他白手起家的例子,在世界上任何角落都不難找到。

不久以前,我辭去了眾人歆羨的高薪官職,到一家供應健康食品的餐館工作。

有天我到市場購物,碰到一位母親的老朋友。我告訴她我換了工作,她問我:「那麼你現在快樂嗎?」

「是的,我現在很快樂。」我真心地說:「我熱愛我的工作,覺得有活力、有創造力。我喜歡一起工作的伙伴,再沒有那種為政府賣命、喘不過氣來的壓力。我比以前快樂多了。」

「別擔心,親愛的,」她帶著慰藉的神情:「你會重新找回失落的自己。」

我已找到曾經失落的自己。每個人都必須努力發掘出真正的自我,因為沒有任何人能知道我們內心真正的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