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蓮的喜悅 |首頁 > 課外讀物 > 課外閱讀書籍 > 如蓮的喜悅 > 遊戲(Play)

遊戲(Play)

柏拉圖曾說過:「人生應視為一場遊戲,有犧牲有奉獻,有酬勞有獲得,有歌有舞的人生,才是上帝賦予生命的旨意。」

在遊戲中沒有種族與性別的差異,沒有大人與孩童的分別,往往連動物也屬於遊戲團體的一部份,在那趣味盎然的遊戲中,人們藉此表達了優雅完美的溝通,當海豚與人類一起遊戲時,牠們也在與我們分享情感的交流。

洛杉機島野坐禪中心的禪師佐崎老師在一次訪問中,有人問他到美國來的目的,他回答說:「我來是為了教導人們如何享有真正的歡樂。」

遊戲就像任何祈禱一樣的崇高聖潔,也許更甚,因為在開懷的歡笑中,你真正的輕鬆,而真理只有在無所拘泥,無所執著時,才能呈現出來。

對大部份的西方人來說,遊戲是體育活動的一部份,同時也是精神成長的一部份。運動與體能的訓練,使得個人有所覺醒,也使得社會有所轉變。

米契爾墨菲,一個體育協會的創辦人曾說:「體育的訓練與心識的訓練有異曲同工之妙,運動本身就是一種修行。」

當我們投入在運動與遊戲的專注時,在追求完美與超越中,我們便是一個堅忍而充滿信心的朝聖者。

墨菲一再指出無論是運動家、藝術家,或情侶們,常有著某些共同的特殊感覺,它們是真誠、完整、自由、和平、自在與喜悅。不論你是職業的或是業餘的運動家,當你以心神去領會這些特殊的內在情感時,很自然地你會有心識的覺醒。

運動與遊戲包含了外在的技能與內在的領悟。當我們學習如何超越對手或突破記錄的同時,我們也在學習內在的專注與堅忍,是我們以毅力把知與行付諸行動的最高效果。

在遊戲中坦然地接受成果,而不帶一絲驕傲或氣餒,是一種重要的心識訓練。這種訓練幫助我們避開了欲速則不走的反效果。幫助我們達到不計成敗的得失,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坦然境界。

沒有了主觀的成敗的批判,我們才能客觀地處於實際的狀況而不會分神於患得患失的境界中,這種訓練可以緩和我們的焦慮。

專注是內在領悟必須具備的最重要的一環,但是專注不是以緊張地注視去攫取目標,它是一種輕鬆迷人的精神境界。

一位知名的網球教練說:「最佳的學習效果是專心的觀察並信任自己。」這位網球教練告訴我幾個簡單而又能使自己在專注中保持輕鬆的方法。以網球為例,先傾聽自己的球打在球拍上的聲音,然後聽對手打球的聲音,每次球彈上來時,便告訴自己:「彈」,每次球打出去時,便告訴自己:「打」。就在這有條不紊地數著:「彈,打,彈,打……」的同時,你可以感到自己內在心識與外在球技的同時進展。平時慣有的焦躁與不安,便能在這專注中很快地轉入輕鬆與安祥的狀態。

這種方法也可以應用在任何其他運動上,如游泳時,可藉著吸氣與吐氣的專注以放鬆自己。

體能運動不是唯一能教導我們在自身自性的小宇宙中學習人生課題的遊戲,棋藝與牌藝也可以達到相同的效果。事實上任何技藝都是人生的詮釋,每一項遊戲都蘊含著豐富的人生智慧。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得以充份地把這些智慧表達出來。撲克牌、橋牌、各種棋藝的愛好者,都能從其愛好中體會人生。

無論我們是否參與遊戲或比賽,從宇宙觀點來說,人生就是一場遊戲,大地就是遊戲場,每一生即是一場遊戲,而目標是覺醒與了悟,或任何我們認定的人生目標。

人生是一場超越了我們所能想像的最大遊戲,也是最真實、最嚴肅的遊戲。如果我們以健全的意識與心態來參與這遊戲,它帶給我們的喜悅與滿足,也將超越在任何遊戲之上。

遊戲與祈禱是同樣的神聖,甚至比祈禱更神聖,因為遊戲中的歡唱舞蹈能使你輕鬆,而只有在輕鬆中你才能真實自在。

遊戲象徵著教堂廟的韻律,運動中的征服與探索就像信徒的朝聖一樣,行動的目的是為了特定的意義與完美的目標。為了至善至美而殷勤練習的喜悅,就好像一個信徒完美而朝聖的喜悅。

全心全意,渾然忘我的運動,即是一種不帶理念的靜默沉思,是一種動禪(active meditation)。

百戰百勝,不是運動技巧的極點,不以暴力征服對手,才是技巧的極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