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倫是劍橋佛教協會的助理老師,告訴我一個故事:
有一次在打禪七的時候,有人問她:「你的家人也打坐嗎?」
她帶著一臉的慚愧,歉然地說:「我必須承認他們不打坐。」
這時候她的老師正好在她的旁邊,大聲地對她說:「一個家庭有一個能靜坐修練,便足夠了。」
這故事使我瞭解到修行是個人的因緣,各人有自己的途徑。即使是自己的丈夫、妻子或子女,也不能強迫他們與我們走在同一條路上。每個家庭的成員都有他們各自要了的因果、不同的機緣與道途。
這不是說我們可藉此忽視家庭成員的精神生活,因為家庭是蘊育愛與生命的地方。
一個家庭最重要的精神生活是什麼呢?我認為它是愛的支持與滋潤。
很多時候,家庭似手是修道的絆腳石。在現代生活中,很明顯地許多人走出生長的家庭所信仰的宗教,而向其他的精神信仰探索,以求突破。因此,除非毅然加入僧道團體,大多數的人必須孤獨地走在自己的「道」途上。
然而,家庭是人生中最適合自己的學校。往往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會抱持著與我們全然不同的觀念,甚至會激烈地反對我們的信念。我們與他們會有水火不相容,難以相處的時候。甚至有使我們陷於低落、難堪的時候。但是,無論如何,就像是同一條船上的乘客,我們與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分享共同的經驗。
生命的源起 Life Before Cynception
很多人相信,在我們出生之前就有了意識思想的藍圖。湯姆斯博士以科學實驗的方式發表了一篇論文,說道:「未出生的胎兒有它的感覺與記憶。」
有些人甚至認為人類不是父母創造的產物,而是遠古以來便存在的精神體,獨立的靈魂個體為了重回世間,選擇了自己的父母,以便在地球上生存,並得到其本身所缺失的經驗。
家庭的影響 The Influence Of The Family
一個孩子出生以後,先從父母身上體驗到愛與保護,並瞭解到家庭裡其他人員的存在。
很多人對配偶、情人、上司、父母或孩子會產生壓抑性的情緒反應。這些往往與他們孩童時期所發生的事物有關。兒童時期與父母或其他家人之間,若有思想與觀念上未能妥善處理的地方,成年以後,當他另外組織自己的家庭時,這些矛盾與困擾會一再地出現,並影響他們的人際關係與生活。
白特醫生指出,「家庭對你最大的好處是,使你對自己有更多的瞭解。」家是訓練我們與人相處的場所,從家庭生活中,我們學到了愛與恨、憤怒與恐懼等情?,也學到了寬恕。
除非我們在家庭裡學會了愛的相處之道,學會處理自己的憤怒與恐懼,不使它造成對別人或對自己的傷害,同時除非我們體驗這種家庭生活中無條件的寬容,我們無法有自在的生活,也無法為人類服務。
很多人認為現代人的生活方式,使得我們很難去創造一個理想的家庭。我們認為以前的人生活需求較單純,因此沒有現代人所面臨的矛盾與苦惱,要創造理想的家庭也就容易多了。
然而,人生的障礙只是在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型態而已,它們對生活所造成的干擾,卻是一樣地巨大。
創造家庭的團結力 Creating The Tie That Binds
創造理想家庭的要件:
- 關愛:訓練我們自己在最不耐煩的時候,還能為家人付出關心與慈愛,使自己能訓練出寬容與諒解。
- 面對現實:逃避事實或推諉責任,使得我們無法打開問題的癥結,也無法達到圓融無礙的境界。
- 寬諒:寬諒不是一種情緒,而是一種選擇,原諒不同於忘懷,它是接受傷害,但拒絕讓自己為了瞋恨而傷害自己或別人。
生命的循環 The Life Cycle
就像夏天與冬天有它不同的特性,晨曦與日落有它不同的美景,生命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意義。我們不能說一個階段好過另一個階段,也不能說一個階段比另一個階段重要。每一階段都是重要的過程,也都有它的貢獻。過去、現在、未來都是生命整體的一部份,每一個階段在心性上都面臨不同的挑戰,每一瞬間都有它的重要性、連接性與價值性。
當我們看顧幼兒,並啟發他們的愛與心智時,我們也享法成年人的歡欣與喜悅。過成成年期,雖然我們不再站在巔峰上,但也不再為生命的成長而掙扎。這時,那內在的安寧,往往成為一個家庭的中堅力量。
與死亡為友 Making Friend With Death
大多數人對死亡的探討都帶著逃避與否定的態度。我們把死亡當成一種必須克服的疾病,然而在大自然運轉的時序裡死亡是自然的過程,瞭解並接受這個事實的人,會把人生當作一個旅途,除了充份享受旅行的成長與喜悅,也享受到達終點的寧靜與滿足。
學習就是藝術,最偉大的術,就是生命中無止盡的學習。
M. C. Richard
假如家庭是個盛物,那麼它就像一個鳥巢,它溫暖但開放。
假如家庭是個水果,那麼它是一個橘子,由一片片獨立的橘瓣緊緊組合在一起。
假如家庭是一隻船,那麼它是一隻獨木舟,除非大家同心協力往同一個方向划,它將無法前進。
假如家庭是一種運動,那麼它是一場壘球賽,一種沒有暴力的比賽。除非每一個人都出場,比較將不會結束。
孩子像一面鏡子,它反映一切。如果你給予他有條件的愛,他也將回報你有條件的愛;如果你給予他無條件的愛,他也將回報你無條件的愛。
不要限制你孩子的經驗,因為他生長在一個不同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