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一位日本禪師為了讓弟子們瞭解「空」的本義,要他們參一個問題:「你如何在靜坐中阻止東京特快車的奔馳?」
一個弟子為了參不出這個問題而進入了生死的掙扎,最後這位弟子在一個清晨跑到東京特快車的鐵軌上打坐,然而火車撞到他時,他是否參出「空」的真諦卻沒人知道。
很多人為此搖頭嘆息,為他熱烈的求道精神所犯的嚴重錯誤──執著表面文字,未能領略重的錯誤而嘆息。
對一般人來說,要在這有形的物質世間體會「空」的本義,是一種模糊玄秘,無法瞭解的哲理。
「道」是一條迂迴而滿佈陷阱的旅程。把一些引以為喻的教道硬是拿文字來詮釋,只是其中的一個陷阱而已。
其他還有權至、名聞利養、陷於虛妄、自以為有所成就的狂傲等。在「道」的途徑上,每一層次,每一階段,都有它的絆腳石。因此有人形容「道」的追求,有如走在刀口上。
尋找一個適當的老師本身就是一種挑戰,如何在這形形色色眾多的選擇中找到自己的路,更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即使選定了方向,如何在信任與屈服,開放的心與明確的識別之間取得平衡,也是一門學問。
儘管在道途上要小心避開隱藏的危機與障礙,卻不能因此而生退轉心。這些危機與障礙,正是道途上的里程碑。我們如何面對它的挑戰,如何在挑戰中提昇,正是我們個人特有的權利。
精神上的物質慾望
聲望與權利慾望的滿足,是求道者很普遍的障礙。就像富豪的銅臭一樣,自以為已悟道,妄自誇大,貪圖供養或不可一世的官僚作風,也有人稱之為「禪臭」,也是道途上的危機。
認定一切是虛妄而與現實脫離,也是一種危機。無論你的領悟有多深,你的愛有多寬廣,你仍需要付你的帳單、倒垃報、遵守交通規則。藍.達斯(Ram Dass)曾說過:「即使你置身在銀河星際裡,你也需要知道你的所在地之區域號碼。」
把一切推委於因果,也是修行的障礙。不要把焦點消極地推委於過去的無明,既已知因果,便要積極地為未來創造良好的因緣。
迷戀於神通境界,也是阻礙正知正見之領悟的危機。期望一步登天,快速成就,也是道的危機。
食物上也許可以用速食來填飽肚子,但精神生活的提昇,則需要終其一生,不斷地在生活中磨練。因此要達到至高無上的智慧,必須要有最大的心與毅力,在無止盡的提昇中更上一層樓。
中庸之道
佛陀在世時,一再告誡弟子們不要陷入極的執著或觀點上。
中庸的意思是行為上不執著於絕對的苦行或過度的放逸,思想上不限制於外在的形式或內在的虛無。
中庸並不表示樣樣事物得採取溫和的態度。如果我們以為保持中庸就是把心境保持得像溫水一樣不冷不熱,那麼在必須熱烈追求真理時,便會因缺乏熱忱,而不能精進。
一個上師所帶來的危機
最危險的人物就是無師自通,執著於一切聲音、法相,而自以為有所成就的人。然而上師像一支火炬,你靠得太近會被灼傷,但離得太遠又不能有足夠的火力取暖。
很多人害怕被不純淨的上師剝削利用。事實上我們之所以會被心念不純淨之上師所吸引,還是因為我們自己內在的貪求與攀緣。
只有當你起了權利慾望時,你會被那對權利名位放不下的上師所吸引。因此當你發覺上師所給你的指引,是來自權利慾望而非來自真正的醒悟時,要反觀自己內在的慾望,你將發現你對自己的憤怒,不亞於對上師的憤怒。
如果你真正追尋的是智慧的解脫,所有的教師都有你可以學習的優點。
追隨上師也帶來一個需要探討的問題──服從。
在世界各地服從是傳統的精神訓練。但在美國對於是否應絕對的「服從」,有著許多的爭論。
湯姆士.默敦(Thomas Merton)告訴我們服從不是放棄個人的意志,而是對自己生命中中的行為負全盤的責任。他說,「沒有一個人能夠在缺乏智慧的抉擇下,只單純地為了服從而盲目服從,而成就道行。」
對於服從能謹慎而負責,需要一個健全而成熟的心靈,才能識別、瞭解並忠實於一些難以服從的命令。
佛陀也一再告誡弟子,不要因為它是傳統的習慣,就相信它。不要因為群眾說它是對的,就相信它。也不要因它是宗教上信仰的教條就相信它。必須經由你自己的分析與觀察,發現它與真理相應,並且是為人類整體的利益,你才能接受它,並在生活中實現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