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之本體包括了實體、非實體及一切現象。想要開悟,回歸道之本體的人,必須對人性有透澈的領悟。要先體認什麼是真實,才能瞭解什麼是虛幻。所謂的「真空妙有,妙有真空。」
雖然身體只是因緣合和的暫時現象,生命只是意識與幻覺的投射與因果的呈現,我們仍須借此暫有的身體,修真實的至性,所謂的「借假修真」。
不經由形體的修持磨練,靈魂無法成長。沒有人生的體驗,想要開悟,更是夢裡空花。
就像「家庭」一章裡所說的,「人生每一個階段在心性上都面臨不同的挑戰。每一瞬間都有它的重要性、連接性與價值性。」人類必須在悲、歡、離、合、成、敗、得、失之各種體驗中達到無條件的愛、無條件的寬容與體諒。在形體生活中達到心性的自在後,靈魂才能得到自由。
有感於一般人不是在貪瞋癡的醉生夢死中浪費了生命,就是在求空求涅槃中因知見上的錯誤而否定了生命的意義。我自己曾從第一個極端走入第二個極端,在兩個極端中撞得頭破血流,才體會出生命的意義與中庸之道的完美。
但這種領悟仍只限於知的理念上。要知行合一,達到圓融無礙,則需定慧等持的配合。由定生慧,由慧生定,相輔相成。定的修持有靜坐、念咒、觀想等,各有其入門之特色。依各人之因緣,尋找與自己相應的法門,我在此不多做敘述。
慧的修持則是轉識成智的能力,這就必須要在知識理念的獲得後,把它發揮在生活的應用中,使極樂淨土就在人間。這是一個知易行難的磨練,需要很大的定力與能耐。剛開始可能要經過迷惘與無法實踐的痛苦過程,但隨著定慧增長而來的實踐能力之充實,必境之寧靜與喜悅,則不是世間的言語所能形容的。
說了這麼多,所要表達的,不外是覺醒開悟,要從現實人生中以身體、心智、性靈三方面的淨化與成長去完成。
游祥洲博士對「空」的詮釋,有其獨到之處,特在此附錄他的訪作「空與生活」一文,以供讀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