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流傳著一個古老的故事,一隻很老很老又瞎了眼的烏龜,每一千年才從深海底浮到水面來呼吸一次,而茫茫大海中飄浮著一個木頭圈。想想看得要有怎樣難得的機緣,那一千年才出水面一次的烏龜會把頭伸進那木頭圈中。
實上,靈魂能獲得一個軀體來到這世間的機緣,就像要那烏龜把頭伸進木圈中一樣地稀有。佛說:「人身難得。」因此,一旦我們能獲得這身體,便應特別珍惜。
很不幸地,儘管身體的重要性是許多精神意識學所共同認定的,仍有許多人尚不瞭解它在心識成長中的重要性。甚至有人認為它是一種障礙,認為身體只是一個臭皮囊,限制了我們,使我們無法轉入更高的境界。
有些教徒甚至認為它是罪惡與腐化的根源。唯一對付身體的辦法是,以苦行來否定它,以壓抑來征服它。
最近幾年來,身體才重新開始被認定是人類心識進展、覺醒與了悟的工具。人類的身體被視為聖堂,是大宇宙中的小宇宙,是神之思想格調的形體化。
身體是我們最偉大的老師,它反應宇宙創造之完美。古印度的瑜珈行者認為脊椎像是須彌山,是宇宙的中心,沿著脊椎有七個能量的中心點,即七輪。有些靜坐修行的法門便是守著這些特定的「輪」,以發展某種特定的能量。
譬如守在心輪時,心輪喚醒了我們對宇宙的體認,因此可以調癒心靈的傷痛,繼而發展慈悲為懷的心量。
因此,如果我們認為身體只是一些肌肉與骨骼,我們便失去對自身多元性的體認。
F. M.亞歷山大是個演員及演說家,在一九六八年,他忽然失去了聲音。在群醫束手無策的情況下,他開始自己療養,他每天花上幾小時在鏡子前,直到他發現每當他開口要說話時,他總是不自覺地把頭向後及向下縮。在努力不斷地矯正姿勢後,他恢復了聲音。
亞歷山大成為早期研究身體與心靈之間相互關係的學者之一。亞歷山大體系下的指導員,都會很輕柔地矯正患著的姿態,直到你感覺輕鬆自然為止。他的重點在平時的姿勢,住注重保持站立、行走以及坐臥等的正確姿勢。
亞歷山大說,我們最大的問題在於我們根深蒂固地只注重成果的習性,我們為了快速達到目的與效果,完全忘了在完成它的過程中必須注意的一些事項。我們以為成果便代表了價值。殊不知成果非但不能代表其價值,反而是在它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意義決定了成果的價值。
從身體的活動中學習
要瞭解並充份發揮身體的潛在能力,應從身體與心識兩方面同時著手。目前這種訓練已目漸普及。
自古以來在東方有各式各樣的修身養性的方式,太極拳、合氣道、瑜珈、氣功、針炙; 腳底按摩等,似乎又一次風行於世界各地。由於它的普遍性,我們對調癒的訓練得以有廣泛的選擇。這種盛況是地球有始以來前所未有的。
這種使我們身心轉變並臻於至善至美的訓練,已發展提昇為一種藝術了。最普遍為世界各地方人士所認知的,也許是瑜珈,其次便是各種武術。
瑜珈(yoga)的字義來自(yolk),其中有聯合(Union)或同體(Communion)之義。
哈達瑜珈(Hatha yoga)是十多種瑜珈中之一種。它著重在身體的姿勢(Physical Postures)與呼吸。哈達瑜珈使身體四肢得以伸張、按摩,並放鬆。每一種姿勢都很特殊地表達內心境界,以及我們自身與宇宙的關係。哈達瑜珈打開了身體呼吸宇宙能量的管道。每一個姿勢都可以使我們在冥想中向更高的意識層次提昇。
這種提昇和變化身心的藝術,應被視為是心智上的訓練,而不應僅被視為柔軟體操。麻省醫學院的柯勃特醫生建議一些精神緊張的患者應視瑜珈為長期性的訓練,要明白它對身心的改變是緩慢而持續不斷的。
瑜珈的目的在擴展你身心受限制的感覺。由裡而外地瞭解你的身體。柯勃特醫生說:「不要過份地勉強自己,只要在伸展中注意每一個姿勢帶給你的感覺,你便能一點一點地再伸展出去。突然你會發覺你能做到你認為不可能的標準。」
武者藝術
很多人練習武術是為了運動、健身或為了防禦別人的攻擊。但實際上,它最深的意義在於它是一種配合著身體的活動,而達到禪的意境的一種藝術。
武術最先發展於古老的中國,一些出家人及修道者在健身及防禦外來侵襲的練習之同時,發展出用禪宗哲學來表達及詮釋它的意境。
武衛的基礎是建立在不斷地練習一些基本動作,使身體有一種自然的反應。真正要克服的,往往是自己而不是對手。它的最終目的在於達到最高的精神領悟,證悟身體與心識的一體,心物一元的本體。
太極拳與合氣道是兩種最值得推崇的武術,兩者都強調發展活力與能量,東方稱之為「氣」。
太極拳涵蓋許多「道」的精神與意義。練習太極拳有助於達到活動身體與平靜心靈的效果。它的關鍵在於身體與心靈完全放鬆與完全舒展。
合氣道是近代發展出的武衛,它的創始者宇部(Ubeyoska)上師被認為是武術最高超者之一。雖然他是一個體型很瘦小的人,但任何一個再高大的攻擊者都會發覺在他們出擊的那一剎那,就已被摔倒在地。
宇部上師年輕時便已精通各種武術。但他有著必須超越這些「術」的感覺,於是他上山追隨一位禪師打坐。在靜坐中他有了一種深深的領悟,他發覺真正的武道是愛,是賦予一切生物生命,而不是殘害或凌虐別的生命。
合道綜合了一切武術,表達了武者的藝術、愛與和諧,它是一種富有活力與動力的禪(a dynamic kind of meditation)。它的秘訣是使自己與對手的行動和諧,緩和地化解二人之間的矛盾,進而使自己與宇宙的運行和諧。在和諧中使自己與宇宙相合一致。
喬治.蘭道,一個黑帶的柔道者說:「合氣道的迷人之處,在於它化解了暴力的攻擊,並擁著它共舞。」
合氣道的原則是順應自然的衝擊力,而不是與衝擊對抗。譬如說當攻擊者抓住你的手腕時,防禦的方法是順著同一個方向轉,攻擊便會因失去重心而失去力量。在有效地運用攻擊者本身之力量的情況下,防禦者便能輕易地避開傷害並制服攻擊者。
氣的發展是合氣道中重要的一環。為瞭解氣的力量是如何超越肌肉的力量,試著把你的手臂伸直,請一個朋友用力彎你的手臂,他應能輕易地彎曲你的手臂。但如果你放鬆,專注地觀想你的氣充滿了手臂直到手指尖端,你的朋友能使你的手臂彎曲的可能性便不大了。
按摩與身體調整
按摩與身體肌肉的調整,也是調和身心的重要方式之一。一般的瞭解只限於把它當作機動式的治療工作,但它最主要的目的是幫助我們消除負面的情緒與理性的壓抑,以達到更高的意識與覺醒。透過按摩者對身體肌肉與筋骨的調整,我們得以舒展情緒與理性的束縛,達到身心的和諧的目標。
對某些人來說,長期而固定的按摩,也是他們提昇精神層次的方式。
費登卡勞士調整與羅芬調整
這是兩種在方式上截然不同,而效果相近的按摩。馬沙.費登卡勞士(Moshe Feldenkrais)是一位以色列醫生,也是一位黑帶柔道者。因膝蓋骨嚴重受傷而開始研究心智與身體之間的關係。在沒有任何人的幫助下,他把在醫學與柔道上的心得綜合起來,獨自摸索出能使自己雙腿恢復行動的能力。費登卡勞士發現我們的身體與心識,有著超出我們所能想像的彈性與潛力。
我們受到限制,只因為我們停留在嬰兒式的行為舉止上。一旦我們對自己的活動能力感到滿足,我們便不再增長或改進。這種成長的自我限制,也同時反應在我們對自己心識的限制上,深深影響著生活的思想與感覺。
雖然費登卡勞士的作法是直接由身體的調整著手,但它也確實治療了一些醫學上無法調癒的疾病。費登卡勞士認為這種工作,學習多於醫療。它的運作非常溫和輕柔。他設計出上千種不同的活動與按摩方式,迫使人們全面地去探索自己,而且他們也真的能找出深藏已久,甚至不自覺的心理問題的癥結。
費登卡勞士說他是為了淨化、除塵、解化腐朽而設計出這些項目。「經由錯誤的教導,我們染上一身的塵埃與腐敗。」他說:「但是我們可以經由再教育,重新建立自己健全的意識型態。」
按摩著的雙手帶動著正確的意識理念,把它直接經由肌肉輸入你的神經系統。這些輸入的訊息能帶動你的肌肉、器官及細胞裡的潛在意識(註:每一個細胞都貯藏著意識),當這些細胞裡的意識改變時,身心也自然會有所改變。
費登卡勞士調整有兩種基本上不同的型態。一種是臨床工作,由接受過特殊訓練的按摩者來做肌肉筋骨的按摩。另一種是地板上的調整(Floor Workd),是由你自己在地板上做一些特定的運動,而不需要別人的幫助。
羅芬調整(Rolfing)又稱為「架構完整化」(Structural Integration)。是一種深入肌肉組織的按摩,其目的也是要身體與心?得到自由與解脫。
我們骨骼架構,常會因身心的痛苦或壓力而失去平衡,或使骨骼的排列偏差。無法抗拒的地心引力也會使我們如此。羅芬調整的目的是要經由深重的按摩,重新調整骨骼架構及肌肉與筋膜的組織。
在我們的肌肉細胞裡,儲藏著一些無法表達的情緒,像恐懼、憤怒、沮喪、研傷,都能凍結我們的身體。在身體和心識互相影響的情況下,身體便承載了情緒上的壓抑,而阻礙了能量的流通。因此,即使在表面上看來,只是機械式的動作,在放鬆肌骨的同時,意識覺醒的能力也自然增加。按摩使阻塞的氣流暢。當我們解除身心的閉塞,宇宙的能量自然能流入我們的身體與意識裡。
深入筋骨肉的按摩,對解除慣有的緊張,有最直接的效果。然而羅芬調整並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按摩。接受按摩的人通常會再次體驗舊有的記憶與情緒,往往會因為強烈的痛苦而產生抗拒。在淨化與抗拒淨化的矛盾與掙扎中,只有堅決追求成長的人,才能承受它所帶來的身心變化。
淨化與食物Purification & Eating
淨化也是調整身體重要的一環,是現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項。尤其當我們面對複雜多樣的文化思想與欲求時,我們幾乎花費了全部的時間,為反應外來刺激而殫精竭慮。對心識的淨化也就置之度外。傳統的淨化除瑜珈之外,包括嚴謹地實行簡單與平衡的良物之攝取。
醫學上已證實食物對我們身體的健康與情緒之影響。但對各種食物的看法,卻又各有不同之處。有時某種觀點來自對宗教的狂熱與盲從,而非由於對食物的認知。
艾揚卡(B.K.S. Iyengar)在他的《瑜珈之光》一書裡談到:「人類是唯一即使不餓也要吃的動物。有些人是為了吃而生存,不是為了生存而吃。」
瑜珈行者注重和諧。艾揚卡說:「因此他們是為了生存而吃。身體對他們來說是修行的工具,因此他們不會吃得過多或過少。」
一般而言,努力在修道上提昇自己的人,通常胃口會偏向於清淡簡單的食物。
也有人嚴格執行最素淨的食物。有人甚至宣稱只靠陽光與空氣便能生存,這點有待確實的考證。
對吃有正確的認,比食物的選擇更重要。幾乎每個修行的上師都會告訴我們吃的時候,要帶著感激的心情,不論是對上帝或對供給我們吃的動物或植物。從耕種至端到桌上為止的勞力,都是感激的對象。感激的表達不需要太多的儀式或唱頌,片刻的沉默與肅敬,便能很自然地表達我們內心的感激。
斷食
斷食除了對身體的健康有益之外,對精神與心識的淨化也有很大的功效。有人說斷食使他們在靜坐中有飄逸的感覺。但要注意不要太執著於飄逸感的追求。有人為達到這目標,而嚴重傷害身體的健康。現代化的斷食,以三、五天的時間最為適合。
斷食可以減除食物帶給你的負擔。斷食者往往很驚異地發現,吃是怎樣地佔去了生活的大部份的時間,不管是單獨時為無慮無聊而進食或是社交性的飯局。斷食可以減除食物帶給你的身體負擔,減除精神上的負擔,帶給你平衡的生活,使食物扮演它適當的角色。
英格蘭達博士(Dr. Englander),《新紀元》雜誌專欄作家,提供六個有關斷食的寶貴意見:
- 輕鬆地實行斷食。如果你是肉食者,先停止肉食,只吃蔬菜或水果一兩天。
- 斷食期間每天喝兩三夸脫的清水,以便沖洗體內需要排除的累積物。
- 很多專家認為果汁比水能更快而溫和地解除體內毒素。
- 短期的斷食不必有太多的準備,可以照日常的生活起居習慣,不要有過多的運動,散散步可以,但不要做八公里以上的跑步。
- 復食時,要慢慢進食。剛開始以新鮮的蔬菜水果或乳製品為主食,再酌量增加其它食物。在腸胃恢復正常的消化功能之前,不要猛然大吃。
- 一星期內的斷食可以自己進行,但一星期以上長期的斷食,需要醫生或有豐富的斷食經驗者的看護與指導。
沐浴
水是生命淨化的重要元素,除了洗滌之外,水有鬆弛神經,恢復健康或體力的功能。
在印度,正統的印度教徒以在河流裡沐浴,來作為他們一天的開始。
在日本,以燒至沸騰的水洗澡,是每日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沉浸在水中很自然地能達到靜思與慶想的效果。在浴池裡泡著熱水,減少了地心引力對我們的影響,讓你的心思隨著身體的鬆弛而放輕鬆。
水帶給我們生命力,日本人認為沐浴是上天的禮物。他們以溫泉浴來調癒身心的疾病。
禪師們在沐浴前先點上一柱香,沐浴中更是禁語以保持沉靜。一些學禪的人認為半小時在浴池中,相當於半天的靜坐效果。
呼吸
呼吸不僅是為了維持生命,對精神意識的發展也很重要。事實上,「精神的」「Spiritual」這個字淵源於「Spiritus」,它是拉丁文裡「呼吸」(Breath)的意思。
呼吸使我們個體的生命與宇宙生命連接。因此佛家以呼吸為靜坐的基礎,道家以呼吸為發展氣功的基礎,也就不是神奇不可思議的事物了。
呼吸吐納的目的,是為了身心的淨化。當你感到胸口鬱抑沉悶時,窒息感更是使你感到生命的桎梏。深呼吸使你產生新的生命力,在新生命力的愉悅中,你便能放開這些低迷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