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恆的宇宙之海中,有一個接受光能的星球,稱之為地球。
在這大地上,充滿了光、水與生命。
星際學家曾算出在億萬已知的星球中,大約有五百個星球與地球同樣具有生命。
光與生命有一整體系統的連鎖關係。
人類能夠完整地表達它在宇宙意識裡的覺醒,並對上帝有較高的體認。
文化、科學、文學、宗教都是聯繫人類心識與宇宙的產物。是自性與至性之間的連接。
自古以來,各個宗教從印度教、猶太教、天主教、基督教、佛教、道教,都朝著一個共同的目標追尋─成就更高的意識覺醒。
現代,這種追尋被解釋為「自我覺醒」。
「自我覺醒」是新紀元的名詞,它並且產生了一些新的方式,去幫助個人對自我的追尋。
心理學、統計學與各種分析,都是人類期望能達到至善至美的產物。然而這些新紀元的追尋,其實是尋求達到一個亙古以來就存在的目標─瞭解改變人類精力的「能」(Enerygy)。
「能」使一個精神渙散、內心不平衡的人成長為一個完全平衡、穩定的人。也就是說使一個人精神、情緒與理性三方面合一與完善。
當我們感到疲憊不舒服或生病時,我們會說沒有精力或精力耗竭(Out of energy)。
有些人精神集中、連貫,我們說他精力充沛,這些都是解釋「能」(Energy)的用詞。
只有當我們擁有精力時,我們才能有效地表達生命。人們常說他們與某些人會互相影響,那是因為他們彼此之間有能量、有電感的交流。
事實上,人們也普遍地瞭解並接受宇宙之間所有產物都是「能量」的關係。但,是什麼樣的「能量」呢?
愛因斯坦也聲明,如果我們頻率的振幅能提高到與光速相同,我們就變成了「能」。也就是說「光」是一切「能量」的來源。
我們接受一個簡單的真理,承認陽光是地球生物生存的主要能源。植物沒有陽光不能生存,動物沒有陽光不能成長。事實上,沒有光合作用便沒有蔬菜、沒有空氣。也因此沒有生命。光能(Light Energy),光與能(Light and Energy)是一切生命的泉源。
自古以來,宗教與哲學及神秘學家都相信創造宇宙的神與光能之間,有著深切的關係。現在,在這以精確為主的時代裡,科學對人類之精神與能量,有著更多的肯定與體認。
我們都已瞭解光本身就是能量,物質的形體只是最低頻率的光能,最低頻率的表達,我們就是光能的形體化。生命是光能的表達,它能穿越身體、理性與情緒,進入精神意識的世界。進入古人所謂的基督精神或道之本體的意識。
那麼現代人如何解釋它呢?它與我們追尋的自我覺醒或較高精神意識,有著怎樣的關係呢?
目前有許多靜坐中心,有著許多不同的靜坐方式。光能靜坐是以光能為靜坐的主題,配合心識的提昇而達到自我覺醒的課程。它是一種意識型態,而不是思想的形式,它是生命的本質。
光能靜坐的教導被稱為新紀元的教學。但是所謂的新,只能說它是以新的方式來追求較高意識。它的本質與真理,是不受時空的限制的。
那麼,是什麼使得光能靜坐有它的特點?
它的主要方式是經由各種顏色的光能,在靜坐中引導我們進入較高的意識與境界。
我們已瞭解光是最高形式的能。一般人尚未學到的是組合在光裡的聲音與顏色,它們分別有其各自的功能。
人類已在不斷地研究中,進展到發現了不同顏色的礦石所帶給人類的醫療功能。
也不斷地有人強調使用雷射技術在紅寶石、藍寶石及其他寶石之時,可以增加人類的覺醒。
光能靜坐最基本的體認是能量隨著思想,而思想帶動著能量(Energy Follows Thought And Thought Directs Energy)。
光能的知識所舖的路不只是通往自我覺醒,它同時也使學生能把覺醒實用出來,成為一個面對人生的「實行者」。
在古時,這樣的學習課程可能需要幾十年的教育。往往需要遺世獨居,或在寺廟中閉關,以便達到最高的覺醒。
在新紀元的曙光中,在各種新科技的發展中,人類心靈與宇宙本體之間,反而有無法融合的鴻溝。
光能課程便是?了銜接這鴻溝而產生的,經由特定的靜坐方式,使我們的自性因光的啟發而有覺醒。
就像任何修持的法門一樣,這個課程也需要真誠的投入,以便超越舊有的概念與意識,而進入自己便是宇宙本體的覺醒。
這是一個需要一步一步進展的課程。在初級的課程裡,共有三十三堂課,分成三級次。它們分別針對身體、情緒與理性,而有特別的解說與指導。
在初級課程中,你將學到經由靜坐導引光能開啟脈輪(Charkas),以達到成為一個平衡、圓滿、覺醒的個體。
初級課程非常重要,在這課程中,初學者體會到不同顏色的光能所帶來的能量。
在中級課程中,學者將有更深一層的體會,意識層次也將更提昇,並能付諸行動幫助他人。
意識提昇的途徑不只一條,沒有人能說那一條途徑是對所類都是理想的途徑,每一個人各有不同的機緣。
光的體認是一條完整的途徑。在新紀元的醒悟中,它使我們在光中體會以愛為基礎的宇宙法則,使我們成為新紀元的開拓者。
到高級課程,便脫出以自己為本位的意識思想,明白自己 是整體中的一部份,因此在奉獻與服務中,仍不斷地成長。
心靈平靜和諧的特徵:
1.行動與思想是自然啟發的,而非出自於恐懼的反應。
2.每一時刻都在真正的喜悅中。
3.每個時刻都在微笑中。
4.失去批判他人的興趣。
5.失去與人爭執的興趣。
6.失去憂愁的能力。
7.隨時隨地帶著感恩的情懷。
8.一切隨順因緣。
9.能接受別人的愛。
10.能付出自己的愛。
註:本文係達拉斯光能靜心研究中心之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