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河流 首頁 > 課外讀物 > 課外閱讀書籍 智慧的河流 > 揮別憂傷

揮別憂傷

有天晚上,我與朋友去看一齣舞臺劇。坐定之後,才發現因票房疏忽,我們的位子重複賣出。後到的兩個人覺得位子該屬於他們。

我的朋友說:「我們已經坐定了,讓他們去找其他座位吧!」

「讓給他們吧!」我說:「我相信戲院經理會為我們另做安排。」

果然,戲院經理除了向我們道歉外,馬上另外畫了兩張票給我們。我們找到新座位,意外的發現新座位比原先更接近無臺,看得更清楚。

每當我謙虛禮讓後上天總會給我更多更好的補償。然而,很多時候,往往因貪慾、焦慮與恐懼,我們對許多微不足道的東西都緊抓著不放。結果越是想抓住,越是離我們遠去。

人際關係也是如此,越是緊抓著戀眷不放,以攀附與佔有為基礎的感情,越是無法持久。這種不穩固的依戀,只會帶來無止盡的焦慮、恐懼與威脅。這種感情的滿足也虛無短暫,因為過度的依賴附將導致不滿與反抗。

享受「擁有」的快樂時,不可否認地,也同時面對了「失去」的痛苦。只有一無所求,才能真正沉醉在「擁有」的喜悅中。

生命的際會緣遇如同行雲流水,不斷地來,也不斷地去。平靜的潭水裡偶或也有瞬間的停駐,但我們卻永遠不知道會停留多久。

同樣的,浮生聚散,人與人相知相遇的情分,也是我們無能為力的。我們所能做的,只是珍惜這難能可貴的機緣,盡一己所能與他們共享生命的喜悅,給與對方充份發展的自由。

佔有是人類的慾望,而非生命的本質。當我們為失去所愛而悲慟傷痛,正是學習破除執迷的時候。我們必須信賴造物者所做的一切安排,長遠來說,都對我們的成長有所助益。

舊的結束,隱含著一個新的開始。也許,我們與所愛共同分享學習了屬於彼此的生命智慧之後,便該以另一種不同的姿態或面貌重新面對生命的挑戰,因此我們必須與他們分開。

沉緬於過往的悲歡,同樣是妨礙成長的執著痴迷。即使一切早已煙消雲散,但我們卻仍然不肯放手。

這種種執迷阻礙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成長。如果昨日的快樂卻成為今日的苦痛,那麼這些快樂並沒有任何正面價值,因為並未帶來任何展望與啟發,反而成為前進的絆腳石。

執著於過往的傷痛,使我們與那些人與事物緊緊束縛在一起,不得自由。生命的河流本是要把我們帶往廣闊的智慧汪洋,但如果我們緊抱著一塊撞破了腳的石頭,永遠也到不了大海。

我們無法改變已發生的事實,但卻可以改變看待事物的角度。今日令人刻骨銘心的痛楚,俱是生命自我超越的轉機。種種挑戰考驗,令我們茁壯,令我們成長。

瞭解到生活中的挫敗並非世界末日,可以磨鍊我們的勇氣,教導我們如何隨機應變,這樣才不至於使挫折成為自己甚或眾人的牢獄。

享受過人世的豐美,到了該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不要為鏡花水月的繁華所牽絆,也不要帶走許多未曾了卻的遺憾。要勇往直前、一無畏懼,奔赴那永恆的神聖之光。

仔細想想,今日我們所斤斤計較、矻矻追逐的名利富貴,不過是稍縱即逝的身外之物,物質生命絕沒有恆久不變的快樂。只有破除對過眼煙雲的執迷期待,才能有真正的愛與喜悅。

為千瘡百孔的人生而抱怨上蒼不公,只是因為我們不瞭解生命的種種際遇,都是靈魂進展的必要過程。世俗的福分,未必是上帝眼中的福分。世俗的不幸,也未必是上帝所認定的不幸。

聖經裡約瑟夫被兄弟賣給埃及人當奴隸,但他最後卻登上埃及宰相的高位。

不多久,他的故鄉鬧饑荒,兄弟們逃難來到了埃及。雖然他們已認不出約瑟夫,但約瑟夫一眼便認出他們。他寬宏大量地招待他們,並告訴兄弟他的身分。

他的兄弟因懺悔而哭泣,他安慰他們道:「不要難過,你們計畫裡邪惡的事,在上帝的藍圖中卻是為了更高遠的理想。」

以凡人有眼的才智,很難瞭解上天最終的理想。因此與其怨天尤人,不如在逆境中求成長。
在給與中,我們獲得。

在寬恕中,我們被寬恕。

在死亡中,我們得到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