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河流 首頁 > 課外讀物 > 課外閱讀書籍 智慧的河流 > 逆境與超越

逆境與超越

我們常常認為歡樂與悲哀、良善與邪惡是對立的兩極。為了追求完善,我們必須付出除惡的代價。但我有個朋友卻對人生有另一種看法。他認為生活中悲歡離合都是上天賜與我們學習的機會。

人生旅途中刻骨銘心的傷痛,並非上天的懲罰,而是造物者所傳遞的愛之訊息。經歷過逆境與挫敗,平復了內心的傷痛之後,我們自然會重新正視自我,也正因這種醒悟,方能培養出曠達仁厚的胸襟。

瞭解了這個道理,我們必然能把挫折視為人生的必修課程而坦然面對,使我們由怨懟轉為樂觀。

逆境視為上天恩賜的禮物,千載難逢的良師益友。沒有挫敗的人生,不見柳暗花明的新氣象;經歷霜打雨淋,最為甘美。

每個鑠古耀今的偉人背後,都有一段與逆境奮鬥的過程。從未有哪一位真正對人類有所貢獻的聖賢,不曾受到苦難的考驗。我研究過幾位成功政治家的傳記,發現每個人無不是跋涉過生命的窮山惡水,方由稚嫩邁向堅強成熟。

印度聖哲甘地曾被丟出火車車廂,在寒風刺骨的火車站過了一夜,只因為有著黝黑的膚色。

林肯總統從小便家境困苦,但仍然努力不懈地克服困難。即使身居總統高位,他仍得面對南北戰爭、解放黑奴等棘手的政治難題。他最後甚至以生命換來美國人民真正的團結統一。

這些歷史上的偉人所面臨的際遇並非一帆風順,但卻經由逆境的磨鍊激發出生命的潛能。也許他們是上天選派來服務世間的靈魂,種種考驗是陶鑄堅忍的個性不可或缺的歷程。

這並不是說每個人都得刻意尋求逆境自苦,或成為虛偽的殉道者。上天不會因世人受苦而欣喜。

我的意思只是說,瞭解到苦難不是上天的懲罰,人生就會有截然不同的面貌和意義。

以「愛你的敵人」為例吧,我們怎麼可能愛我們的敵人呢?但如果把敵人看成磨鍊意志的教練,他們就不再是敵人,而成為我們的良朋益友。

生命最終的追求是要活在愛與感謝之中。如果看不慣別人的所做所為而氣憤填膺,那可能是因為我們抱著先入為主的成見。我們必須矯正這性格上的缺失。

如果我們全部的時間只是憤怒地責怪別人,不過是白白地浪費精力。因為我們忙著指責別人,便不有足夠的精神體力面對接踵而至的挑戰與考驗。我們會失去迎接挑戰應有的智慧與勇氣。

我知道一個有萬資產的朋友,花錢請人在他日常的言行舉止裡出毛病,並嘲弄譏諷他的弱點。面對這樣日復一日、無休無止的嚴苛批評,他學會了如何保持冷靜沉著,不輕易動怒。

這麼說來,我們的「敵人」實際上是在助我們一臂之力呢!人生像棋賽,越是棋逢對手、勢均力敵,那場棋越是精彩。沒有挑戰,沒有競爭,醉生夢死地過了一生,何其枯燥乏味?

很多人對運動競賽缺乏正確的認識。競技的主要目的是磨鍊堅忍的意志,激發自己突破體能的限制。

競賽的真正目的是超越自己,而不是打敗對手。我們的對手實際上可以激勵我們克服弱點、發揮潛力。嘗試克服逆境、自我超越,我們會驚異地發現生命有無限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