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十八歲的時候,父親過世了。當時,我們得到許多愛的支持與溫情的慰問。
我們收到許多慰問卡、花籃、水果以及無數真誠的探望。
然而,最使我記憶深刻的卻是我的鄰居──一個全家慘遭納粹迫害的猶太人。
我永遠不會忘記那個春日午後,在教堂的石階上,當他知道我父親過世了,只問了一句:「你現在好吧?」
「我還好。」我說。
他注視著我,眼睛裡帶著暖暖的瞭解。他用堅定有力的語氣告訴我說:「你撐過來了,對吧?」
短短的一句話,卻深藏著無比的堅毅與不屈不撓的精神,強而有力地喚醒我靈魂深處的堅忍的意志力。他可能是唯一一個帶著善意的關懷,卻又沒有抑鬱的同情的慰問者。
我不知道他經歷了多少劫難,才學會了內在安定的力量。他的堅強、他的瞭解、他的關愛都在那一剎那與我融通交會。那超然的愛與支持,至今仍帶給我不可言喻的力量。
我們所能給與別人最好的贈禮是「力量」。默許別人的懦弱,一味的同情與憐憫,並不六帶來任何光明與幫助。
我曾參加過派翠西亞.森的聚會,看到她為聽眾各式各樣的問題包圍。面對那許多悲愴的人生難局以及殘酷的現實,她都面帶微笑地說:「好極了。」
然後,她會一個個告訴那些憂心如焚的詢問者,他們眼前的難題意味著怎樣的人生課程。他們應如何從現實的挑戰中磨鍊自己。
她回答每一個問題,都帶著無比的熱忱與瞭解。同時她對這些需要精神支持的人也都心懷尊重。
但是,他既不對與會者的憤怒表示贊同,也不曾絲毫憐憫他們所受的苦難。然而,她卻贏得了所有聽眾的心。
人們問她,是什麼使她能治癒人們的創痛悲傷,她率直坦城地回答:「我不知道,我只是感受到他們的痛苦,我瞭解他們,關愛他們。」
我們每個人都有療治創痛的能力。只要由積極的角度來審視那些前塵往事,再大的創傷也會平復。
如果別人由消積頹廢的一面著眼,而你能夠啟發他們光明積極地重新看待一切,你便給與他們最多的愛與祝福。
有位女士問派翠西亞:「我恨我的老闆,我討厭我的同事,我覺得我的工作令我渾身不對勁。我該怎麼樣處理這令人頭痛的難題呢?」
「妳似乎處在最適合你目前需要的地方。」
派翠西亞解釋道:那分工作給了這位女仕難得的機會去認清自己,使她得以瞭解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並且幫助她跳出狹隘的自我世界,拓展更遼闊的天地。
如果那位女仕能藉著這分她所厭倦的工作磨鍊自己,不再那麼情緒化,她才算真正自困境中有所斬獲,才能爭取到更上一層樓的機會。
如果她只是憤怒地離開那工作,她並沒有真正認清自己的缺點而有所收穫。
如果她憎恨每一個同時,厭煩工作的任何一個細節,她必定抱著否定排斥一切的心態。
那麼,無論她怎樣更換工作性質與工作環境,仍將面對相同的困擾。
她必須瞭解到問題的癥結不是在工作,而是在她個人。
我們對不順心的人際關係或工作當然有權利說:「我有自由,我可以離開這一切!」
是的,我們是可以離開,但將永遠面對同樣的麻煩、同樣的困擾,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些難題會始終如影隨形的跟在身後,直到我們能真正面對現實,克服困難。
從逃避中得到解脫是愚者的解脫,從克服中得到解脫才是智者的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