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我回到寢室,忽然感到昏沉沮喪,我不知道原因何在。室友比爾正好要去學校,我便開車送他。一路上,我更是感到無比的倦怠。
比爾下車之後,我又恢復了原先輕鬆愉快又自在的感覺。我懷疑那些沮喪倦怠是由比爾那兒所感染,但是我立刻否定了這種想法。比爾剛訂婚,應該是既興奮又愉快,因此我一直無法探究出問題的癥結。
那天晚上,另一個室友告訴我說比爾解除婚約了,我才恍然大悟。雖然比爾嘴裡沒說什麼,但他內心的鬱悶可想而知。我在不知不覺中也感染到他所散發出來的消沉與沮喪。
意識、思想與情緒會與周遭的人相互感染,就像我與比爾的情形一樣。但是我們往往不知道這些思想來自他人,而以為是自己本身的情緒。
我們一直向外散發著巨大的思潮與情緒。要保持堅定,生活得有效率,必須瞭解並控制我們「思想的能」(Thought Energy)。
科學研究也常顯示思想可以傳遞,情緒情感隨之流轉影響的關係。
植物學家彼得湯金在著作「植物生命的奧祕」書中,詳細地討論了植物對人類思想的反應。
他發現受到愛與積極思想照顧的植物,比起沒有受到任何關懷的植物要長得更青翠茂盛。
我看了他的報導,開始與我的植物談心,熱切的關愛照顧它們,果真這些花草比以往更加綠意盎然。
最近在休士頓的太空中心──那薩,我參加了一個高階層的醫師講習會。會中提到科學家已發現人體確實會放出極微小的微波,這些微波的振幅,隨著思想與感覺的不同而異。
也就是說,我們隨時都以意識思想、情緒與感覺「轟炸」身邊的人。因為我們隨時與他人的意識、思想與情緒交融聚合,相互影響。
有位從事社會工作的朋友告訴海蘭達說:「我每天回家之後,都有撐不住要倒下去的感覺。我必須靜坐良久,不斷地祈禱,才能除去那種身心俱疲的感覺。我不明白怎麼會這樣?」
海蘭達解釋道:「你每天身處意識比較消極的環坑,與一些抱著強烈否定態度的人們在一起。如果你疲乏,很容易就會受到這些思想波的影響。因此你必須注意要有充足的睡眠,不要過度操勞,保持身心的清明。」
海蘭達並告訴我們說:「心靈學家與瑜珈學者在幾千年前就知道這原理。我們之中沒有一個人回家時會與出門時絲毫不變。雖然只是一個晚上的相聚,但彼此間的意識與能都在相互交流。我會帶一點你們的回家,你們也會帶一點我的回家。」
瞭解人與人之間意識會交流以後,我們應盡力掌握其有利的一面。否則我們將像風雨中飄零的落葉,受周遭意識之波的衝擊而無招架之力。
我整理出三個有利的方法:
一、多和能與你分享積極樂觀思想及正確意識的朋友在一起,使自己置身能支持你成長的人群中。
二、如果你和思想消極否定的人共處,要沉著穩定,保持正確意識。
三、做一個熱忱地散發愛與積極思想的人。以你的光明驅走別人的黑暗。
對宗教與精神意識有所體認的人,選擇朋友,都會以對方的意識思想為前提。因為朋友的優劣影響我們性靈的昇華。
朋友相互扶持與鼓勵,使我們得以面對紛至沼來的挫折與逆境。這也是團體聚會的主要目的。
印度哲人斯瓦密說:「只要有一兩位朋友,能在精神意識的成長上與你分享共勉,你便算得上是個富足的幸運兒。」
對真理有充分體認的朋友,可以幫助你排除障礙、減輕痛苦,縮短你追尋的路程。不論是個別的朋友或是團體,你都要珍惜你們共有的每一個機會。
我們不應該隱居深山,逃避與人交往。逃避並不能有什麼真正的幫助。以前我常以「這裡的氣氛不對」,拒絕參加某些場合,結果使得生活天地越來越狹窄,最後幾乎只有獨自閉門靜坐才能找到和平安祥。
現在我終於體會到,在紛亂中泰若自然,要比在平和中保持寧靜自在更加難能可貴。
如果無法避免地要與抱持消極否定態度的人們共處,你必須堅定信念,把持自己。規律的生活可以靜心養氣。最重要的是不要受到他人狂風暴雨一般的思想意識所影響。
要幫助陷身焦慮恐懼、無法自救的人,必須先保持自己內在的寧靜與和平,否則無法有效地幫助他人。
既然人與人之間思想與意識的影響力如此強烈,我們要對周遭的人事負起責任。就像不願別人把情緒的廢物發洩在我們身上,我們也要小心謹慎,不要以惡劣的意識干擾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