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朋友家裡,有個年輕可愛但鬱鬱寡歡的女孩向我訴說,她覺得十分內疚,因為她已很久沒有在精神意識上有所修鍊與進展了。
她說曾有很長的時間,她每天上教堂,靜坐祈禱好幾個小時。那段時間,她覺得很充實自在。然後,為了某些原因而中斷,現在她雖然想重新開始,但卻擔心自己無法持續而感到懊喪。因此她一直遲疑著沒有著手實行。
「重頭來過又有什麼用呢?」她問我:「既然我才跟出邁向上帝的步伐就半途而廢,那麼索性不要開始還好一點。」
但我卻不認為她曾中止過對上帝的追尋。在我看來,她只不過是小憩了一會兒。經過全心全力的追尋,她需要停下腳步以便整理檢視獲取心得。
在融會貫通這些生命的智慧以前,如果她一直勉強自己繼續上教堂,繼續靜坐祈禱,也許只會造成反效果。
我告訴她,我不認為暫時中止精神生命的追尋會形成多大的傷害。事實上,那段「假期」可能正是幫助她自我躍昇的伏筆。
「你的意思是我從不曾離開過上帝?」她驚喜地問。
她當然不曾離開過上帝,也從未離開真理的道路,只不過是追尋的方式有所改變而已。
如果說我們可以遠離上帝,那就表示在某些地方上帝已不存在了。
其實,我們只不過是在意識中抹去了上帝的存在。只要恢復了對上帝的覺醒,我們會發現祂無時無刻不與我們同在。如果我們認為祂離棄了我們,只是因為我們不曾真正接受祂。
成長有成長的時序。只要順其自然、按部就班去做,便能享有上天無邊的祝福。如果排斥或逃避,自然也就失去了豐富的寶藏。
宇宙永恆的進展中,萬物皆有時序。
有該遵守紀律的時候,有該堅持到底、勇往直前的時候,也有該釋然達觀的時候。
有流淚的時候,也有歡笑的時候。
紅塵大化中,生老病死、悲歡離合都自有時序。
練習瑜珈做了數個動作之後,必須稍做休息,使身體的各部位能綜合並吸收這些動作的效果。
瑜珈的真正目的是要享受身體舒張後輕鬆自在的感覺。動與靜同等重要。只有兩者並重,我們才能充分獲得助益。
也只有領悟並包容生命的千種變貌,我們才能臻於至善之境。
海蘭達的課堂上,有一個朋友,他全身洋溢著愛與智慧。然而有一天,他突然不再參加我們的聚會,我以為他失去了追尋真理的渴望。雖然我口不曾說什麼,但心中仍感到帳然若失。
海蘭達把我叫到旁邊告訴我:「J並未真正離開我們或離開真理。只是他的精神意識進展得太快,使得他一時無法適應現實生活。」
「他希望借助自性裏的智慧,使自己能均衡發展。他不僅僅是要求自己精神上能出世,也要求生活上能入世。他內在的直覺告訴他,現在他該把注意力多放在實際生活。不論是否和我們一起上課,他仍是我們團體的一分子。他只是在不同的地方繼續他的課程,如此而已!」
事實上,每個時刻、每個角落都有必須學習的課程。我們便是在流變不拘的時空中更新與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