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

每當我有問題的時候,我的師父總是告訴我:「你要『無我』,不要『我執』。」我就拚命想把那個所謂的「自我」(Ego)殺死,以便得到重生。但我總發現,那個「自我」的生命力特別強,雖然它在我的靜心冥想的時候,被我殺掉了,但一結束靜心,面對生活中的人事物,它就如春風吹又生,我真是拿它一點辦法也沒有。更讓我不解的是,《光的課程》反而要我們把光送給所有的「自我」,那不是更強化了「自我」的力量嗎?

蒂娜︰

「自我」的定義與特質相當廣泛,我們無法輕易為它下一個單一的定義。人類在地球上生存,須要有一個身體,性靈才能經由這個身體來表達它的精神。「自我」最原始的功能,是保護與持續肉體生命在地球上的旅程,這就和動物以直覺來保護自身安全是一樣的。但漸漸的,當人際關係越來越複雜,「自我」便給自己加上其他的任務,開始影響情緒和理性。於是,「自我」被視為造成一個人行為不當的主要原因,也被認為必須抹煞並且去除。

博納︰

所以說,「自我」是人類本質的一部分,難怪我無論如何都殺不了它。那麼,我要怎麼做到「無我」呢?

蒂娜︰

我認為,當我們融合「小我」與「較高自我」,成為「神聖自我」時,便是在「無我」的狀態中。

博納︰

這麼說來,「無我」的意思是,不讓「小我」當家,並不是真要去殺掉我們的「自我」,或讓它蒸發。

蒂娜︰

事實上,「自我」本身沒有好壞,好壞全來自人類的批判。一個人非常重視自己,你們可以說他自尊、自重、自愛;也可以說他是「我執」過重。請問這兩者是真的有所不同?還是因為你們根據個人的喜惡,導致不同的判斷呢?

博納︰

嗯,我常常覺得一個不能自尊、自重、自愛的人是可悲的,嚴重時甚至是可惡的。

蒂娜︰

不要從字面的意思來解釋佛家的「無我」或「我執」。我相信它的真實意涵是,不要讓「較低自我」來主宰你的生命。這就是為什麼,上師們透過《光的課程》,提供我們一個提升「較低自我」,並將它轉化成為「較高自我」的途徑。

博納︰

對!你這麼一講,我就明白了!初級課程是帶領我們淨化、提升與轉化那些「較低自我」。從行星課程開始,便逐步引導我們與「較高自我」融合。一旦與「較高自我」融合,那些「較低自我」便自然會消失。不用去追殺它們,太好了!

蒂娜︰

當「自我」選擇批判,認為「我看這件事情應該這樣那樣」,並試著想要改變它時,我們就是在製造因果。任何形式的干涉都會為我們帶來失落、疾病等業網。

博納︰

那我不是變得沒有主見了嗎?

蒂娜︰

這就是識別與批判之間的差異。關鍵在於,如果我們迫切想從外在去改變別人,就算是為了幫助別人,我們仍然犯下一個錯誤;那就是,我們干涉了別人的生命體驗。只有當我們允許別人以他們自己的時間、自己的速度、自己的方式去成長,而不去憂慮他們要以一生或多生去開悟或進展時,我們才不會落入業網,並為地球帶來和平。

博納︰

你曾經整理出一張「較低自我」與「較高自我」的對照表,現在已經刊登在網站上。不過,你所談的是「較低自我」與「較高自我」之間不同的運作模式。你能不能更具體說明,這兩者在本質上有什麼差異嗎?

蒂娜︰

我們的「較高自我」,是我們所有的過去與未來,是完全客觀、包容與超然的,它也包含「自我」。這「自我」告訴我們,我們是完美的,我們是有能力的。但它不會告訴我們要如何去展示我們的完美與能力。它完全沒有批判,沒有期待,沒有競爭,也沒有否定。

博納︰

「較低自我」就像小孩子一樣,不斷比較、不斷思量、判斷、做交易。它總是想「如果我做了這件事,我應當有那樣的回報」或「這個人做事怎麼是那樣的?如果是我,我就會這樣做。所以,我要告訴他應該怎麼做,如果他們不照我的意思去做,我將阻礙他們,直到他們照我的意思去做為止」。

蒂娜︰

你對「較低自我」的把戲很清楚嘛!能有這種覺知,已經是很不容易的事了。瞭解自己的「較低自我」,認知這個「較低自我」,便是淨化、提升與轉化的前題。「較低自我」不斷受到周圍環境的刺激,時時刻刻在製造幹擾和競爭。我們越是擁抱愛競爭比較的較低自我,就越容易去批判及交易。這麼一來,也就越能確保我們免不了要在生命結束後,一次次回來調整我們批判、操縱別人的錯誤。

博納︰

直到我們能以愛與接納包容別人為止。

蒂娜︰

是的。當我們能夠以客觀與整體性的態度看待人生時;當我們領悟到自己不需要去改變別人時;當我們能在失去與擁有之間自在時;當我們能盡自己所能地豐富自己的人生,而不去罣礙自己究竟何時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與理想,或擔心別人會比自己更好的時候,我們便能體悟到,我們所經歷的事件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看待人生的態度。

博納︰

看起來似乎很簡單,其實不然。「自我」常讓我覺得自卑無能,使我想在競爭中追求財富,而忘記一不小心就會建立更多的因果。寶瓶座的時代,因果來得之快,使我不得不承認一切是自作自受。

蒂娜︰

我們的經驗往往是以眼淚換來的。我們只要對自己說:「這是我的權利,我需要這樣的經驗」。要知道,經驗的本身只是一種經歷,沒有好與壞之分,它是我們所選擇的體驗。眼淚並不表示憤怒,它表示,我們正在感受這樣的經驗。

博納︰

如果別人處於徬徨之中,希望徵求我的意見,難道我不要去理他們嗎?

蒂娜︰

那倒不是,該說的話還是要說,你可以給予他們意見,但不要去期望他們照你的意思去做。如果,他們的時間還沒有到,你的介入會使你自己陷入一個新的業網。因為,你的參與會轉移你的生命目標,阻礙你自己進展的過程。你也會因為介入,而成為那因果形態中的一部分。

博納︰

我看,我還是把多餘的時間和精力,投注在自己身上,先讓自己成為一個指引的路標,成為光的火炬,使每個人都能在光中清理他們自己的業力。

蒂娜︰

讓自己準備好,當別人到了要成長與改變的時候,你成為他們的典範,才是上策。你有沒有發現,儘管歲月流逝,有些人心智不斷增長,而他們的肉體並不顯老;有些人長期處於憤怒、批判、競爭之中,外表看起來則越來越衰老,身心也陷入極端的痛苦中。

博納︰

因此,我們只需要引導他們走向光。一旦他們擁抱到「較高自我」的靈魂之光,客觀的待人處事,他們便能中斷因果的循環。

蒂娜︰

是的,只要我們能夠允許別人以他們自己的時間、空間與方式去成長時,我們就會如脫胎換骨般煥然一新。

博納︰

難怪在《光的課程》中,每走過一個級次,更進一步的清理掉自己的虛妄影像之後,就接著進入薄荷綠之光,讓我們在更新中回復青春。

蒂娜︰

事實上,每次我們清理掉思想念相的障礙之後,所有的腺體就得到了新的養分,讓我們回到一股清新的狀態中。諸不知,許多人拚命向外尋求的「青春之泉」,它其實就在我們自身之內,在我們內在的心靈之中,它是一種心識狀態。這種心識活動的訓練,就是保持青春的祕方。

博納︰

因此,《光的課程》可以說是一口湧滿青春之泉的活水,我們只要汲取這「青春之泉」,便能一直保持自己身心的青春與活力。

蒂娜︰

因此,「自我」是我們的朋友,我們的工具。我們要學會掌握它,引導它與較高智慧與真理融合,而不是去控制或抹煞它。

博納︰

整個《光的課程》就在引導我們進入這種融合。

 

博納︰

當我們談到動力磁場與磁力磁場時,你說道︰「當較低自我的意念與較高自我的意願或靈魂的設計有著衝突時,你整個存在的能量便無法通暢。」那麼我如何知道自己與較高自我或靈魂的設計是整合的,還是衝突的呢?而且在「光的課程」中,上師們總是要我們與較高自我融合,實現較高自我的意願。然而說實在的,較高自我與較低自我的分辨,我有時可以察覺的出來,有時卻真的很難以辨別。

蒂娜︰

這就是為什麼行星課程稱之為識別的課程,你需要培養自己的識別能力。隨著課程每一級次的成長,你對自己內在自我中的起心動念也會逐漸地看得很清楚。

博納︰

唉,你又在給我一些遠水救不了近火的說法….

蒂娜︰

這是使你不會產生倚賴與僵化,使你得以獨立與自由最根本的模式。你必須學會獨立思考,自己做選擇,你才能有飛躍性的進展。

博納︰

但我還不會走路,你就叫我跑步,未免有點不公平吧!

蒂娜︰

我真的想改掉自己太雞婆的毛病!好吧,就讓我再婆婆媽媽一次好了。什麼樣的狀態是你比較難以分辨的時候呢?

博納︰

太多了,先說無條件的愛吧,我常好心給予別人協助,也不求回報,但還是常常遭受白眼,這使我感到自己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蒂娜︰

無條件的愛指的是你全然地接受別人,無論別人做了什麼,你都沒有任何批判。既然我們現在談的主題不是批判,也不是無條件的愛,就以你幫了別人還遭白眼來說吧,我想大概你熱心幫助的多半是女生吧?

博納︰

咦!你怎麼知道?

蒂娜︰

邏輯推論吧,女生比較會給人一個白眼。我家小狗是母的,不滿意時就給我們一個白眼,而隔壁家的公狗就不會這樣…哈!不調侃你了,言歸正傳,在你幫助別人時,是不是完全沒有任何批判?還是心裡想著︰看吧!沒有我你就不行了!

博納︰

讓她覺得我有點能力,也是一種批判或條件嗎?太嚴苛了吧!

蒂娜︰

雖然你沒說出來,但你心裡就是覺得自己比她強,並希望她景仰你,這不就是帶著批判和條件了嗎?

博納︰

好吧!那麼愛自己與自私自利之間又怎麼說呢?

蒂娜︰

較低自我自私自利的運作,其實你自己是可以看到的,我就僅從較高自我的思想與行為來與你談吧!

較高形式的愛自己是指反省自己,不苛責自己的過失或短處,給自己時間去領悟與修正,允許自己去享有宇宙上天所賦予我們的一切。

博納︰

那麼面對挫折時,較高自我是怎麼運作的呢?

蒂娜︰

不怨天尤人,不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審視自己起心動念,理解他人,寬恕他人,祈求上天給你勇氣、力量與機緣來轉化目前的一切。

博納︰

我是中間階層的小主管,上有上司,下有下屬,上下都有自己的要求,我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如何讓較高自我運作呢?

蒂娜︰

以堅定的信心、真誠的投入,領導屬下一起完成任務,不獨佔功勞。如果上面的政策不務實,你也不會去批判主管,作為「光的課程」的學生,便多在綠寶石之光中運作,以便開啟自己更大的創造力與溝通能力,讓主管知道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博納︰

這種時候就很難分辨什麼時候要以信心堅持到底,什麼時候要知道極限,並體恤員工。所以還是有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較高自我中,還是在較低自我中的時候。

蒂娜︰

這就是何以理論上的事,我們紙上談兵只能到一定程度,其餘便是要在自己的體驗與領悟中逐步清理自己的混淆,直到智慧開啟後,你的起心動念、行為舉止自然會優雅適中。

博納︰

歸根究底就是要自己走在光中,自己去體驗與學習。就像你要我們看的那本[射藝中的禪]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即使是一個德國教授,要學射藝也好,學禪也好,不能光憑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是必須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練習,既不能偷工減料,也不能投機取巧。

蒂娜︰

很高興你終於瞭解靈性的東西是無法用理念或用公式去套用的。我們曾經整理過一篇與較高自我VS較低自我運作的有關短文。我將它例在下面給你做參考,但還是那句話,你需要自己去體悟。

較高自我在運作時︰

  • 當別人在痛苦中時,你安慰他們;但不將他們的問題變成你的,或感到需要處理他們的問題。
  • 你能放下對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正確的需求。
  • 你能接受︰所有的信仰對某些人在特定的時候皆有他們的作用與貢獻;即使你認為自己的比較好。
  • 你能接受自己所景仰的人,就像其他許多人一樣,有他們自己的課程要學習。
  • 無論你個人所期望的是什麼,你能接受自己所愛的人,他們有權利做他們自己所要做的事、做一個他們想要做的人。
  • 你能理解到你自己所愛的人,沒有必須成長的義務,也沒有義務以你所要求的眼光來看待你。
  • 你向內尋找真理(validation),並瞭解外在現象只是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映。
  • 體認到你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幫助你成長。看到他們在你的成長中扮演的正面或負面的角色,並對他們的角色予以體諒。
  • 你認識到自己的獨特與完美。

較低自我在運作時︰

  • 當別人在痛苦中,並需要你的安慰時,你告訴他們,是他們創造了自己的實相(這一切是他們自己的因果)。
  • 你要求是非分明勝過於整體性。
  • 你要求別人認同你的信仰。
  • 你要求別人認定你所崇拜的是最完善的。
  • 你要求自己所景仰的人符合你的期望。
  • 你要求自己所愛的人符合你的期望。
  • 你在自己內在自性之外尋找認同與肯定。
  • 你要求找出一個為你人生負責的人。
  • 你要別人以你所期望的模式去接受你所自認的你。

 

博納︰

我在早期的補充教材中看到這篇短文:

「當你們看到一個拿著酒瓶躺在路邊的人,不要對他產生藐視之心。要知道,那個人已有相當的進展了。至少,他已經進展到認知自己的孤獨,自己什麼都不是,只是街道的一部分。他不再意識到自己的身份,他的『自我』被擠出了他的意識之外,儘管他以較低的形態來體驗,忽略精神層面的存在。但要在完全孤立、沒有內在靈性力量的協助下去體驗與外在物質的融合,是一種非常艱辛的體驗。有一天這個人回到靈界中時,這種意識的擴展便成為他的存在與較高自我中的一部分,也成為整體的一部分。每一個深層的體驗,在宇宙中是共用的。一個困難的克服,一個靈性的領悟,一個偉大的啟示,都不只是你個人的收穫,它同時也是人類整體的收穫。」

「如果你們正在體驗匱乏與不滿足的人生,你們實際上正學習如何在貧困或平凡中建立信心與期望。你們學習在沒有華屋、美廈、名貴轎車和金錢名利的支撐下,仍然找到自己生命的立足點,仍然能肯定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你們瞭解就算自己擁有這些,也不一定就是舒適快樂的。如果你們正在體驗殘疾的缺憾,也是同樣的道理。只有當人們理解到內在的體驗重於外在的環境時,才能停止向外尋求或以追求物質來滿足對安全的需求,開始向內探索的旅程。」

博納:

這篇短文雖然只有兩段話,但總是令我再三回味。

蒂娜︰

這兩段話,是很久以前,我在一本期刊Sprit Speak上看到並摘錄下來的。這本期刊專門刊登不同靈媒所發表的文章,我將一些與我的心靈產生共嗚的文章整理出來,提供給大家一起思考。

博納︰

重視自己內在的體驗勝於外在的成敗得失,你能做得到嗎?

蒂娜︰

剛開始是完全做不到的。儘管在靈修的路上已經走了一段很長的時間,但仍然不瞭解生命中的一切經歷與內在的體驗,其實就是我們投生地球的原因。經過長時期的光的洗禮之後,我終於逐步豁達。當然,有時還是會忘了這個智慧與哲理,有所執著。但是,隨之而來的痛苦,自然而然的讓我放下成敗與得失。我對這段文字描述的過程有非常深刻的體驗,因此才會產生共鳴,把它收錄成為課外補充教材,與大家分享。

博納︰

你的生命立足點在哪裡呢?

蒂娜︰

我盡量讓自己立足在光中,在宇宙法則中。

博納︰

《奇蹟課程》中提到,「你把信心置於極其瑣碎而瘋狂的表相上:藥丸、金錢、『護身』衣、影響力、地位、受人喜愛、結交『對』的人物,以及數之不盡的虛幻事物,你一一賦予了它們無比的魔力。你用這一切東西來取代上主的愛。你把這些東西當作寶貝來鞏固身體的地位。它們全是獻給對小我的頌歌。不要把你的信心置於這些亳無價值的東西上。它們支撐不了我們的生命。」我非常同意這個說法,妳覺得呢?

蒂娜︰

《奇蹟課程》與《光的課程》的教導,沒有矛盾之處,兩者相輔成。我非常認同《奇蹟課程》所說的許多哲理。我很感謝我的自我,在我最痛苦、最低落的時候,沒有讓我把信心放在上述那些瑣碎而瘋狂的表相上,而是驅使我去尋找光與真理。

博納︰

接下來,我們陸續來探討一些補充教材中資料,好嗎?

蒂娜︰

沒問題,這些來自較高心智的資料,往往意義深遠,值得我一再深思。

 

你們都知道不要受負面自我的控制。但在你們抹煞「自我」(Ego)以前,不要忘了,你們在地球上的運作,需要它們。如果你們想要與它好好配合,就必須與它和平共處。當你們治癒它們,才會覺得舒暢自在。 許多人以為,做為一個靈修的人,自己就理所當然能擺脫所有的困擾。因此,當你們覺得自己不自在或不夠超然時,便會認為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實際上,這種壓力的本身就是來自於「自我」。當你們發現自己處於這種狀態時,暫時拿下你們為自己貼的標籤,無論你們為自己貼的標籤是「虔誠的清教徒」、「追求卓越者」、「評論家」或是「教育家」,把這些與你們自己「目前的能量」不相符的名稱統統拿掉。 你們放下這些標籤之後,你們的乙太星光體才有機會呈現它真實美麗的層面。現在,正是讓你們的「能量」自然放鬆,回到那完整及原本的自己的時候了。 當你們治癒了自己的「自我」,你們就打開與「較高自我」之間溝通的管道。在這個時候,最需要光明、最需要治癒的是什麼呢?是完美主義,是批評與判斷。那些苛求自己以及別人的人,無時無刻都帶給自己和別人壓力。要知道,無論你們已經做了什麼,或現在正在做的是什麼,你們都在以獨特的方式表達造物的本質。 如果,你們有金錢或情感的課題要學習,就讓它成為你們的一個課題,如果你們不知道自己為什麼有這樣的課題,也厭倦了對它的探索。那麼就讓它這樣吧。寬恕你們自己沒有達到外在世界所要求的那種完美。譬如:成功、成名、美麗、富有等,然後寬恕自己對自己的批判。 很多的經典教理以及靈修的導師告訴我們,要去除自己身上諸多的惡劣習氣。因為,那是「自我」的習氣。你們可以使用任何適合自己的方式,也可以簡單從覺察(Awareness)開始,整合自己的自我與性靈(Spirit),看它們能放射出什麼樣的光輝。

博納︰

第二段真是說到我的心坎裡,做為一個靈修的人,最難忍受的就是要去承認自己還有煩惱。

蒂娜︰

這正好就是你為自己貼上了標籤,而這標籤使你不得自在。靈修的人也是走在過程中的人。認為一旦開始靈修,就要即刻成為完美的人,是對靈修者的定義、或對這標籤的認知有所曲解。

博納︰

是啊,為了讓我的乙太星光體有機會呈現出它原本真實美麗的層面,我必須放下這標籤了。

蒂娜︰

還要放下你的完美主義呢!

博納︰

那麼,今天我的肯定語就是:「我接受我自己;我承認自己的不完美;我正在成長提昇中。」

蒂娜︰

我相信這樣的自我肯定,將為你帶來自信與勇氣,使你較快速與你的較高自我融合。

博納︰

在《光的課程》的靜坐次第中,要我們把較低自我中的所有自我(Ego)帶到光中。以前我總覺得那樣做很麻煩,現在瞭解這個作用和目的之後,就不會嫌麻煩了。畢竟,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們的「當務之急」是要整合自我(Ego)與性靈(Spirit)。

蒂娜︰

去除我執或改變習性,並非一蹴可及。有一本結緣書《乙亥演講錄》,精彩的描述這個過程,「覺得輕安快樂,其間必經過無數反動,甚至舊時積習,一齊發出,良由從前是壓迫功夫,不知者謂為退轉,實則搬運正忙,一切夙垢,正打掃出屋時,是好處,非壞處,若再起愛惜而留之則為大誤矣。」換句話說:去除自我的習氣,好比將夙垢打掃出屋,要給自己時間,對自己有耐心,不要自我批判,如實接受自己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