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納︰

有件事我一直想不通…那就是既然一切眾生是平等的,何以有人富可敵國,有人卻一貧如洗?

蒂娜︰

眾生平等指的是宇宙所有生命的本質皆出自同一來源,生命的本質是平等的。至於每個生命在宇宙中的旅程,在地球這所學校的學習與遊戲規則中所經歷的,便會因不同的選擇產生不同的因緣,而有不同現象的呈現。在過程中看似不平等的現象,並不代表靈魂本身是不平等的。

博納︰

那麼歸根究底就是各人因果嗎?難道這一生就無法改變,只能修來生了嗎?

蒂娜︰

應該說是因緣的關係,也就是人生在世的因果與緣份。若要深入探討因果的緣起,佛家的十二因緣就講得很清楚。在「光的課程」的設計中,如果你真的修到行星八應有的意識層面,靈魂起因體中的許多元素本質,自然會顯示給你。

博納︰

我的智慧還沒開到可以確實瞭解或體悟佛經的十二因緣。從「光的課程」入手還要修到意識層面達到那級次,才能理解因緣的本質….,對我現在來說,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啊!

蒂娜︰

事實上,並不是一定要修到行星八才能理解自己靈魂起因體的意識活動。有些人在這之前就已有所領悟,有些人則要更久的時間。現在,既然你如此急迫,我們就再試試看,還有沒有其他可以讓你瞭解的方式。不過因為我們已淺談過因果或靈魂層面的選擇,現在就讓我們單純地從個人的意識與潛意識的顯像創造來談吧!

博納︰

好啊,這將使我得以從另一個切入點去理解,從另一個角度來幫助我提升轉化自己的意識與潛意識,或許不必等到來生,我今生就可以創造豐足了。

蒂娜︰

從意識層面或潛意識層面上來說。我想許多人在意識層面上,早已忘了自己本身具有創造自己實相的力量。

博納︰

「光的課程」從一開始就在告訴我們這一點,我早就知道我具有創造我的實相的力量,但就是沒有信心,還是會害怕自己那一天可能會面臨病痛、貧困、孤苦無依等種種情境。

蒂娜︰

這種恐懼只會削弱你的創造力,增加它成為實相的可能性,因為「恐懼」是一種吸力極強的磁鐵。你沒發現你癒是恐懼的事物,癒會發生?

博納︰

的確是…但有些意識是一種深層的,無以名狀的,很難理出一個所以然來。

蒂娜︰

沒錯,我們有許多意識是與生俱來的。恐懼便是其中之一,它可以說是一切較低的負面思想與行為的起因。如果我們能看到自己的恐懼,我們就能治癒並調整自己。問題在於我們是否願意去面對,因為大部份的人是不會願意承認自己是怯懦、軟弱的。

博納︰

內在深層的恐懼需要自己一步一步去面對。我倒是沒有在意識層面上要把自己包裝成勇敢的武士,只是不知道自己潛意識裡有許多恐懼而已。現在,在光的運作及肯定語的應用中,我進行了許多的清理與調整,感到自己正在逐漸清除許多恐懼意識。只是除了恐懼之外,必然還有其他元素吧!

蒂娜︰

在「光的課程」中,上師們說我們之中許多人都是好幾生、好幾世的修行人。在雙魚座時代,無論是東方或西方,在各大宗教的傳承中,幾乎都有一些共同理念,那就是︰金錢會產生罪惡;財富是榨取別人而來的;貧困是神聖的;上帝眷顧貧困者;富人無法上天堂等……。這些理念深藏在許多人的細胞意識裡,以致障礙了個人創造的潛力與機緣。

博納︰

我想起朋友傳給我的一篇文章題目是︰「不只是幽默,根本就是哲理」。
描述父子二人經過五星級飯店門口,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
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裡一定沒有學問!」
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裡一定沒有錢!」
看來真的不只是善惡因果的問題,而是對財富的觀點,有著需要調整的地方。

蒂娜︰

人類往往會受到特定時代與特定區域所影響而形成某種群體的思想與理念。捨世間財富,過著清教徒或沙門式的生活,這是靈魂成長過程中一個必要的過程,因為不執著於物質世間的事物,使人得以專注地學習一門宗派或一條靈修途徑的教導。即使在今日,對一些選擇如此過一生的靈魂來說,也還是有一種平衡與學習的作用在其中,我們不能批判做這種選擇的靈魂,一樣要盡我們所能地,有智慧地予以協助。

博納︰

有智慧地協助是一大挑戰。我得回頭重新品味我們在談福德時所討論的一些重點。現在讓我們回頭談豐足意識,這些經歷與這一世的富足之間有著什麼關係呢?

蒂娜︰

雖然許多人已進展到他們的靈魂所設計的是要在這一生從入世的生活中展現生命的豐足與完美,但在內在卻仍保持著清教徒或沙門的意識,這在無形中便障礙了他們的豐足意識。然而,一些已走過這些體驗與平衡過程的靈魂,正逐漸領悟到宇宙是豐足的。人可以在富裕中過著具有靈性的生活,因此他們也開始生活在豐衣足食之中。

博納︰

所以我們首先要選擇相信「宇宙是豐足的」這一信念。任何局限性的思想,都會使我們產生匱乏。只要我們在宇宙法則中,按遊戲規則去創造,我們便不虞匱乏。也就是說我們先要具備「我是豐富的」這種繁榮意識( prosperity conscience )。

蒂娜︰

基本理念是這樣;但說到具體顯現,你必須對繁榮意識的真正含義要有正確的認知。

博納︰

怎樣去獲得正確的認知呢?

蒂娜︰

行星七的圖形與密碼中有一個豐饒角的圖形與密碼,透過對這圖形的觀想與運作,圖形中光的能量與語言會引導你做轉化。在這之前,有一個很實際的理念是你需要瞭解的。

博納︰

什麼理念?

蒂娜︰

你不能無止境地貪婪或執著在物質層面的滿足。要清楚地知道,你追求金錢的目的不是為了物質的享受,或滿足你的驕傲之心,而是為了使自己的生命平衡,或為了避免為基本生活所需而勞累不堪,致使你無法朝著更高的精神意識進展。

博納︰

是的,我看到許多人無止境地追求財富,精神生活卻是貧瘠的,因此,當他們失去工作或財富時,就很容易陷入精神崩潰的狀態中。

蒂娜︰

要能感激自己所擁有的。這種對宇宙上天的感恩,將使我們得以從宇宙中獲得創造的力量。因為上天不會把你所要的東西憑空從天上掉到你手中,他只是賦予我們一切創造所需的元素本質與機緣,我們從中與他共同創造物質的顯現,以豐富我們在地球的生命。

博納︰

是的,每當在我不如意,並祈求一個改變的機緣時,如果我先對我所擁有的表示感恩,似乎總能在寧靜中覺察到我周遭的機會,並獲得從中創造的力量。

蒂娜︰

另一種表達感恩的模式是,當你付款時,如果你能感謝你所買到的東西及所得到的服務,你便能感受到生命所賦予我們的,這種感恩之情,時常使我們感到清新愉快。

博納︰

我發現在歐美國家,一般是付錢的人對服務的人表示感謝,似乎他們比我們更懂得其中的道理。

蒂娜︰

除了內心的感恩之外,你也要能為別人奉獻與付出,才是真正具備了豐足的意識。你所給予別人的幫助,你為自己、為人類成長所付出的、所給予的,都將成倍地,以不同的模式,從不同的管道中回到你自己的身上。

博納︰

我希望「光的課程」中那宇宙聖愛的能量成倍地回到我身上,因此我希望能回報它以完成能量的循環,同時使自身及能量都在一種平衡的狀態中。但「光的課程」不接受捐款,我如何奉獻與付出呢?

蒂娜︰

回饋的模式有許多,金錢的捐獻只是其中的一小部份。「光的課程」的先驅者們,希望引導大家把焦點放在確實參與新紀元的能量運作中,為避免大家以為花錢就有功德的想法,因此有著不接受捐款的原則。但是我們歡迎所有認知這途徑的人,將光帶給每一個人,帶到每一個角落。

博納︰

沒有錢怎麼做這些事呢?

蒂娜︰

進展是要靠地球的意識與頻率的整體提升,不是個人以急迫的心就可以達到的。我們只瞭解宇宙是永恆的,靈魂生命是永恆的,如果我們讓這火炬代代相傳,我們每一生回來都在自己生命的途徑上繼續接棒,身體力行,體現光的意識與能量,自然能使地球達到進入五度空間所需的振幅。

博納︰

這是一種遠大的視野,你能更具體地告訴我現在的我應如何與光的課程的奉獻與付出連接嗎?

蒂娜︰

你可以在生活上表達對它的感激。確實地以上師們的教導為生活準則是一種模式。為了有效地傳播它的真知與智慧,或引導別人對這一途徑有正確的認知而奉獻出你的時間、精力與智慧時,你便是在奉獻、服務與付出。

博納︰

有時我會買幾本書送人,但我總是感到這種奉獻與付出好像很渺小,微不足道。

蒂娜︰

你的較高自我自然會讓你知道,在你的靈魂設計中,或在各種可能性中,還有什麼你可以做的事。但你先要有一個正確的理念,那就是︰癒是不著痕跡,不為人所知的功德,在上主眼中癒是偉大,因為你不是為了彰顯自我而付出。當你越能夠完全無私的付出時,豐足的力量自然就越能回應到你的身上了。

 

博納:

談到因果,不免想到有些人天生就很有福氣,一生都能逢凶化吉,有些人卻處處碰壁,只能接受自己沒有福報的事實,難道說福德是一種不可轉變的因果嗎?

蒂娜:

有福報或沒有福報是一種因果的顯現,但它不是單純的一對一,或一加一等於二,而是在一種錯綜複雜的轉化中呈現出來的,況且,一個人內在的思想意識,以及做一件事時內在的起心動念,也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因此,一個人在福德上的因果是可以改變的。

博納:

這麼說福德所反映的不只是一個人的行為,也反映著一個人在多次元存在中的多次元思想理念。但完美的思想理念需要一些靈魂的歷練與時間的冶煉,才能臻至完善。你現在有沒有一些具體的方法可以讓我增加福德,又不會耗盡我所累積的福份呢?。

蒂娜:

我不能告訴你要具體做些什麼,才能增加你福德的存款簿。但作為光的行者,我可以告訴你的是,當你的磁場與光的較高頻率融合時,或當你的身體、心智與心靈提升到宇宙心識的較高層面時,你自然會在擴展中獲得你在地球生命中所需的資源。

博納:

是不是只要坐著發光就行了?

蒂娜:

讓自己成為宇宙能源的轉發站,向世界各個角落「放電」,是一種給予,但這只是其中的一部份,另一部份是實踐。當你開始履行你出生地球之前與靈魂之間的合約時,你的「出差費」也會源源不絕地提供給你。

博納:

原來我們是來出差的,所有人都是嗎?

蒂娜:

基本上每一個靈魂都有他們降生地球的使命,不一定要有出人頭地的顯赫功蹟來倍受矚目才叫做使命。默默完善自己,平衡了結自己的因果業力也是一種使命。為家庭或為社會培養優秀的後代,完成宇宙生命的延續也是一種使命。只要是符合自己靈魂設計的活動,即是在完成與靈魂之間的合約。

博納:

能完善自己與平衡自己因果,在我看來就很了不起了,但我覺得會踏上光的途徑的人,必定還有一個把光帶給別人,或以光照亮別人的共同使命。

蒂娜:

對我來說,這是一體兩面的事,唯有這樣才能相輔相成。否則很容易被地球五花十色的幻象所迷惑,忘了與靈魂之間的「合約」,致使資源被中斷。資源不僅指物質上的,也包括精神上的,當心靈得不到宇宙能源的滋養時,也可能導致各種精神上的疾病,或不同程度的神經系統或官能上的症狀。

博納:

那我得趕緊知道我的合約或我的使命是什麼,妳能告訴我嗎?

蒂娜:

不,每個人必須在自己的內在指引中,在與較高自我的融合中瞭解自己這一生所要完成的是什麼。即使你想透過靈媒去問,上師們也不會很具體地告訴你什麼是你的使命,因為他們不會也不能剝奪你發現探索與創造的喜悅。我只能告訴你,與較高自我,與神聖旨意連接,將帶給你安寧、和諧與圓滿的生命。如果你選擇順從小我的意願或以自己的意志,在世間漫無目的地遊蕩,那麼你就有可能要從一連串的幻滅中去領悟人世間七情六欲的虛幻。這不是懲罰,而是為了使你得以浪子回頭。

博納:

以我目前的程度,實在很難理解你說的;聽起來好像是學習慷慨付出,能給別人多少就盡量給……,這樣就不會錯了?

蒂娜:

不,如果你不審視你的起心動念,你還是極有可能犯錯。

博納:

喔?

蒂娜:

我舉幾個例子來說好了;比如,出自交換心態,期待上天或別人回饋給你更多。或者出自自己的脆弱,或因感到愛的欠缺,就想換取別人的愛。

還有的情況是;只顧別人的需求,卻忽視自己的需求,表面看來是無私的,卻往往表示你未能真正的愛你自己。愛必須由你的心靈煥發,由愛你自己開始。當你能愛別人像愛自己,也能愛自己像愛別人一樣時,能量才是平衡的。

博納:

聽起來很有意思,還有呢?

蒂娜:

還有自我否定,覺得自己不值得,並為自己所擁有的感到愧疚而給予。

另外,出自某些教條,認為必須把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施捨出去,才是修行人。事實上,宇宙上帝要我們在安然與舒適中享受生命的美好,祂並不要我們過著匱乏、窮困潦倒的生活。

最後一種是,認為金錢是罪惡之源,錢多了會惹禍上身或惹來許多麻煩。事實上,金錢是一種能量,只要是正當取得的,並善用它,這能量便能在平衡中和諧運轉。

博納:

所以要有一個豐富的,平衡的生命,在給予時要具有正確的思想與態度…,這就要靠智慧囉…,看來我要先用藍色之光把智慧打開再說。

蒂娜:

你會發現,在藍色之光開啟智慧之前,會先有一個清除你內在恐懼、憤怒與疑惑的過程,只有在你能面對自己的恐懼與疑惑時,你才能清除它們,之後,你的智慧才會在光中開啟。所以…你做好面對自己的恐懼、憤怒與疑惑的準備了嗎?

博納:

為了開智慧,硬著頭皮也要去面對啊!

博納︰

修了這麼久,我還是常常感到自己總是在挖東牆補西角的情況下忙個不停,到頭來卻發現很難根本解決問題,雖然,我們曾討論了需要以行動力來解決,然而我覺得還是有一些因素是我們沒有深入探索的。

蒂娜︰

是的,有些問題若要從根本解決,因果法則的運作也占了一個主要因素。但因果的說法已成為老生常談,所以我就不再去提它。

博納︰

自從佛陀教導了因果論的幾千年來,由於不同意識層面的人,說了許多不同意識層次的論調,有些甚至是荒謬不堪,反而令許多人產生混淆。如果我們不從三世因果說故事的切入點,而是以現世因果的角度來談這問題,也許有助於釐清一些觀點。

蒂娜︰

好的,在這地球進入加速進展的階段中,以前要好幾輩子才會發生的因果,現在因地球頻率加速振動之故,人們以思想意念投射而製造的因,往往很快就產生回盪而來的果。因此,如果能從自己行為言語背後的起心動念來看現世因果,將更有助於因果的轉化。

博納︰

談到因果,我覺得最難令人接受的是當一個人在承受苦難的同時,還要他承認這是他自己罪有應得的結果,實在滿殘忍的。

蒂娜︰

是的,運用一知半解的因果邏輯來推論別人的處境,也使我們在自己身上製造更多的因果。其實,一個人所處的狀態,除了前世與現世的行為因果之外,還有來自較高層面為使較低層面的自我有所體驗而設計的經驗,為的是讓我們學習如何掌握自己的心智、情緒與行為。

博納︰

所以,即使是因果的呈現,我們也不能批判別人都是活該、罪有應得囉!

蒂娜︰

是的,有時一個看似悲慘的事件,是在較高次元中,為了完成一個神聖計畫而發生的,如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他是為了實現天父的意願,而不是因為他在某一世曾把別人釘上十這架,他的幾個遭受迫害的門徒也是如此,並非他們曾經迫害過別人,他們的受難乃是當時的人心智未開而造成的。然而,如果耶穌與他的門徒在被釘上十字架時產生怨恨與憤怒,便會為他們自己帶來一連串的因果。正因他們心中了無怨恨,因此他們的靈魂進入五度空間,成為默基瑟德與淨光兄弟的成員。

博納︰

因此,對每一事件都要能理解與釋放,才能進入較高次元。這個我得慢慢地逐步去實現。現在我還是比較關心三度空間的現實問題。

蒂娜︰

是的,三度空間的生命如果無法圓融,一切都是空談,你覺得自己的問題出在哪裡呢?

博納︰

我覺得自己總是在為各種瑣事疲於奔命。

蒂娜︰

那是因為你急於對每一件大大小小的事情做回應,如果你能靜下心來,進入了光中,想想你的目標,你的方向在那裡,什麼是真正重要的事,什麼是當務之急的事,便會好很多。

博納︰

是的,我確實是因為沒有明確的目標與方向,被一些無關緊要的瑣碎事物牽絆著,才使自己在一些混淆不清的人事物中打轉。更糟糕的是,從中所製造的因果,使自己更加混淆不清,終於導致負面循環。

蒂娜︰

因果是宇宙中的一種神聖秩序。與其說它是一個特定的事情對應另一個特定的事情,不如說它是一個事件的演變對應另一個事件的演變。就好像是一種生物圈,有完整的生物鏈、生態循環與演化。

博納︰

那在這生物圈中,我們跟動物就沒有什麼不同了。

蒂娜︰

有一個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被賦予自由意志與創造力,這使我們可以從生物圈的演變與因果中提升與超脫。因此,我們能夠選擇自己所要創造的,也可以選擇演變的目標與方向。

博納︰

到頭來,我們還是要自己學會掌握目標與方向。所以呢,與其竭盡自己的心力,不如讓光來轉化我們的靈性,來指引我們,你說對不對?

蒂娜︰

少耍嘴皮子了!不過,我們如果能事事以光的較高意識來選擇自己的情緒、思想與行為,確實能比較快速,也比較能輕易地轉化各種連鎖性的因果演化。

博納︰

這麼說來,只要我們學會掌握自己的情緒與思想,那我們的行為與回應自然會朝著至善和智慧的方向前進。

蒂娜︰

是的,然而,所謂的掌握,事實上是理解我們所面對的情緒與思想的問題往往出自恐懼、憤怒、焦慮、憂鬱等自己所製造的虛妄影像,理解這些之後,你自然會有正確的言行與舉止。

博納︰

但要看清這點就是需要修行的功力啊!對我來說,確實是要在光中運作一段很長的時間,甚至是在我進入行星課程之後,才逐漸能看清並擺脫一些虛妄影像,但有些幻象還不是我目前的功力所能去除的,所以才三不五時掉進它的陷井。

蒂娜︰

慢慢來,方向掌握住了就好辦了。把能看清的先清理了吧!有一點很重要的是,在你看清之後,釋放它們的同時,不要忘了祝福它們,給它們一個擁抱,感謝它們使你成長。

博納︰

它們把我害慘了,為什麼還要擁抱或感謝它們?

蒂娜︰

這是因為因果法則不是用來懲罰我們,而是為了讓我們進展之故。

博納︰

說的也對!如果不是被因果窮追不捨地糾纏著,走頭無路了,我也不會展開這向內探索,追求自由與光明的旅程囉。

 

博納:

我常感到自己總是在挖東墻補西角的情況下忙來忙去,忙個不停,卻很難根本解決問題。

蒂娜:

很多人都有這種感覺,尤其是在這「團隊精神是人類進展的主要課題」的時代,更是如此。

博納:

沒錯,我最常遇到的問題是開始時大家熱烈參與的勁兒是有的,但很快就團體成員意見不同,目標不同而擱淺。

蒂娜:

正因如此,瞭解「行動力」Dynamic Action的運作法則是很重要的。

博納:

那麼行動力也是一個宇宙法則嗎?

蒂娜:

是一種在三度空間的運作原則,或者說是一些要在三度空間完成顯像創造之功課的必要因素。如果缺乏了這些因素,便無法產生真正的動力。

博納:

缺乏真正的動力,使許多原本可以成為美好事物的卻不了了之,非常可惜。

蒂娜:

所以說要具備團體的行動力,歸納起來需要的因素有:
  1. 共同的認知與目標。
  2. 共同的展望與計畫。
  3. 實踐的決心與毅力。
  4. 表達正面思想、熱忱與愛的能力。
  5. 與內在精神或靈性層面連接的能力。

博納:

許多團隊本想完成一個目標,卻在中途出現各行其是的現象,我想沒有共同的認知與目標是一個很大的因素

蒂娜:

有時候各行其是是一種暫時性的分工,最終會拚出一幅織錦圖。因此,外在形式不是關鍵,關鍵在於大家的內在心靈是否有同樣的理想與目標。

博納:

既然團隊工作是否能完成,需要每個人自身都先具備上面的條件,就讓我們從個人要完成自己的生命目標時,要如何實現來討論比較具體。因為,一旦個人達到這樣的條件,就能吸引具有同樣條件的人一起完成更大的視野。

蒂娜:

個人要實現一個理想,一樣先要有明確的目標以及實現它的欲望,因此光的課程以赤紅色之光來啟動這喚醒較高欲望的脈輪。

博納:

問題是有了目標、欲望與熱忱,都說只要具有樂觀與正面思想的態度,就可以達成,我覺得自己一直是很樂觀的,可是常常因過於樂觀而壞了事情。

蒂娜:

我不知道你怎麼解釋「樂觀」兩個字,有些人認為樂觀是只要信任老天爺,一切事物會自動完善,便粗心大意,或守株待兔。很多時候把事情搞砸的不是出自樂觀的態度,而是出自草率或怠惰。

博納:

這麼說,在相信一切事物的最終結果都是好的,都是神聖完美的安排的同時,還是要小心謹慎地盡其所能地去做,才是正確的樂觀態度,不能僅做白日夢。所以耐心、謹慎、毅力與行動力還是很重要。

蒂娜:

是的,五度空間是純然由思想創造意境的層面,在那層面上,僅用思想便可以完成心中的想望。但是在我們能進入五度空間之前,我們必須先在三度空間學會如何在物質世界運用行動力使自己的思想具體顯現,以便從中領悟不同思想與行為所產生的不同因果,從而修正自己的起心動念與行為模式,直到盡善盡美方能進入純然以思想來創造的意識層面。

博納:

除了明確的認知與目標,清晰的展望,完整的計畫之外,還需要什麼?

蒂娜:

正面的思想、熱忱與愛也是極為重要的。

博納:

這是一種內在心識,所以要與內在精神或靈性的層面連接。其中的運作原理是什麼?

蒂娜:

我們都知道心的力量雖是無形的,卻具有巨大的能量。在三度空間這個頻率較為稠密的次元中,與內在心靈或光的較高次元連接,引導光的創造元素進入地球層面,將比較容易使你的視野在地球層面上具體顯現。

博納:

然而,要引導光的能量使事物具體顯現,自己的心靈頻率要與光的頻率能互動與共振。

蒂娜:

是的,所以我們需要淨化自己,提升自己。與當一個人的頻率在提升中逐漸增強時,他的磁場便逐步與光的磁場有更多的融合。一個人內在的意識癒是光明、純淨,沒有自私與貪婪,便癒具有使自己的視野具體顯現的力量。

博納:

現在我理解何以很多人花很多錢上一些以訂立目標、口號、肯定語等來達到預定目標的如果成功之類的課程,卻不一定能實現目標,是因為心靈尚未與較高意識層面整合之故。

蒂娜:

我想這些課程並不是有意誤導別人。創辦人可能是一個自身具有高意識與高能量,可以輕易實現高目標的人,他的言語行為必然是樂觀正面的。只是旁人依樣畫葫蘆地設計課程,忽略了沒有與內在心靈意識整合的功夫,只重表面形式是行不通的。

博納:

歸根究底就是要一邊提升自己的心靈意識,與較高自我連接,運用較高次元的能量,一邊仍然要腳踏實地去做,才能將理想與視野落實在生活中。

博納︰

當我們談到動力磁場與磁力磁場時,你說道︰「當較低自我的意念與較高自我的意願或靈魂的設計有著衝突時,你整個存在的能量便無法通暢。」那麼我如何知道自己與較高自我或靈魂的設計是整合的,還是衝突的呢?而且在「光的課程」中,上師們總是要我們與較高自我融合,實現較高自我的意願。然而說實在的,較高自我與較低自我的分辨,我有時可以察覺的出來,有時卻真的很難以辨別。

蒂娜︰

這就是為什麼行星課程稱之為識別的課程,你需要培養自己的識別能力。隨著課程每一級次的成長,你對自己內在自我中的起心動念也會逐漸地看得很清楚。

博納︰

唉,你又在給我一些遠水救不了近火的說法….

蒂娜︰

這是使你不會產生倚賴與僵化,使你得以獨立與自由最根本的模式。你必須學會獨立思考,自己做選擇,你才能有飛躍性的進展。

博納︰

但我還不會走路,你就叫我跑步,未免有點不公平吧!

蒂娜︰

我真的想改掉自己太雞婆的毛病!好吧,就讓我再婆婆媽媽一次好了。什麼樣的狀態是你比較難以分辨的時候呢?

博納︰

太多了,先說無條件的愛吧,我常好心給予別人協助,也不求回報,但還是常常遭受白眼,這使我感到自己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蒂娜︰

無條件的愛指的是你全然地接受別人,無論別人做了什麼,你都沒有任何批判。既然我們現在談的主題不是批判,也不是無條件的愛,就以你幫了別人還遭白眼來說吧,我想大概你熱心幫助的多半是女生吧?

博納︰

咦!你怎麼知道?

蒂娜︰

邏輯推論吧,女生比較會給人一個白眼。我家小狗是母的,不滿意時就給我們一個白眼,而隔壁家的公狗就不會這樣…哈!不調侃你了,言歸正傳,在你幫助別人時,是不是完全沒有任何批判?還是心裡想著︰看吧!沒有我你就不行了!

博納︰

讓她覺得我有點能力,也是一種批判或條件嗎?太嚴苛了吧!

蒂娜︰

雖然你沒說出來,但你心裡就是覺得自己比她強,並希望她景仰你,這不就是帶著批判和條件了嗎?

博納︰

好吧!那麼愛自己與自私自利之間又怎麼說呢?

蒂娜︰

較低自我自私自利的運作,其實你自己是可以看到的,我就僅從較高自我的思想與行為來與你談吧!

較高形式的愛自己是指反省自己,不苛責自己的過失或短處,給自己時間去領悟與修正,允許自己去享有宇宙上天所賦予我們的一切。

博納︰

那麼面對挫折時,較高自我是怎麼運作的呢?

蒂娜︰

不怨天尤人,不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審視自己起心動念,理解他人,寬恕他人,祈求上天給你勇氣、力量與機緣來轉化目前的一切。

博納︰

我是中間階層的小主管,上有上司,下有下屬,上下都有自己的要求,我夾在中間,左右為難,如何讓較高自我運作呢?

蒂娜︰

以堅定的信心、真誠的投入,領導屬下一起完成任務,不獨佔功勞。如果上面的政策不務實,你也不會去批判主管,作為「光的課程」的學生,便多在綠寶石之光中運作,以便開啟自己更大的創造力與溝通能力,讓主管知道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博納︰

這種時候就很難分辨什麼時候要以信心堅持到底,什麼時候要知道極限,並體恤員工。所以還是有不知道自己到底在較高自我中,還是在較低自我中的時候。

蒂娜︰

這就是何以理論上的事,我們紙上談兵只能到一定程度,其餘便是要在自己的體驗與領悟中逐步清理自己的混淆,直到智慧開啟後,你的起心動念、行為舉止自然會優雅適中。

博納︰

歸根究底就是要自己走在光中,自己去體驗與學習。就像你要我們看的那本[射藝中的禪]一書中所描述的那樣,即使是一個德國教授,要學射藝也好,學禪也好,不能光憑自己的聰明才智,而是必須自己一次又一次地練習,既不能偷工減料,也不能投機取巧。

蒂娜︰

很高興你終於瞭解靈性的東西是無法用理念或用公式去套用的。我們曾經整理過一篇與較高自我VS較低自我運作的有關短文。我將它例在下面給你做參考,但還是那句話,你需要自己去體悟。

較高自我在運作時︰

  • 當別人在痛苦中時,你安慰他們;但不將他們的問題變成你的,或感到需要處理他們的問題。
  • 你能放下對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正確的需求。
  • 你能接受︰所有的信仰對某些人在特定的時候皆有他們的作用與貢獻;即使你認為自己的比較好。
  • 你能接受自己所景仰的人,就像其他許多人一樣,有他們自己的課程要學習。
  • 無論你個人所期望的是什麼,你能接受自己所愛的人,他們有權利做他們自己所要做的事、做一個他們想要做的人。
  • 你能理解到你自己所愛的人,沒有必須成長的義務,也沒有義務以你所要求的眼光來看待你。
  • 你向內尋找真理(validation),並瞭解外在現象只是自己內在世界的反映。
  • 體認到你自己生命中的每一個人都在幫助你成長。看到他們在你的成長中扮演的正面或負面的角色,並對他們的角色予以體諒。
  • 你認識到自己的獨特與完美。

較低自我在運作時︰

  • 當別人在痛苦中,並需要你的安慰時,你告訴他們,是他們創造了自己的實相(這一切是他們自己的因果)。
  • 你要求是非分明勝過於整體性。
  • 你要求別人認同你的信仰。
  • 你要求別人認定你所崇拜的是最完善的。
  • 你要求自己所景仰的人符合你的期望。
  • 你要求自己所愛的人符合你的期望。
  • 你在自己內在自性之外尋找認同與肯定。
  • 你要求找出一個為你人生負責的人。
  • 你要別人以你所期望的模式去接受你所自認的你。